無心恰恰用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這是唐朝法融法師所作的禪偈。主要闡述修道者如何「用心」。能恰當好處(合宜)地用心,其實就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恰當好處的「無心」就是一種不著相的心,能不執著所有相,心就能轉煩惱,不隨外境轉。

心淨必能明

「眼淨心即淨,眼明心亦明;淨心如淨眼,能淨必能明。」這是元末明初臨濟宗梵琦法師所作之偈頌。由此偈頌可以瞭解,能使所見之萬物充滿潔淨,放大光明的關鍵,來自於「心」的清淨,這也是修行的用功處。

善護口業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這是宋朝懷深法師所作之禪偈。確實,身口意三業中,口業是最容易造業,因為它,會讓好不容易積聚的功德散失,故行者當善護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空空如也

有位信士拜會趙州禪師,由於沒帶禮物來拜見禪師,心中充滿不安,向禪師說:「不好意思,我空手而來!」禪師說:「既然如此,那就請您放下來吧!」信士不解,自己沒帶禮物來,還要放下什麼?這是禪宗很有名的公案「空空如也」。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間也是空手而來,離去時亦是空手離開?眼前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參一參吧!

春有百花秋有月

很熟的禪門偈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出自宋朝慧開禪師所寫的詩偈,說明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各有其特色,端看我們的心如何去面對(以四季意喻世間人事物),而真正的好時節關鍵在於我們的心能無所罣礙,就會感受到世間一切的美好!

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這句話最早出自佛教禪宗祖師文偃禪師的開示。有一天,文偃禪師問弟子們:「我不問你們十五日以前如何?我只問你們十五日以後要如何?請以一句話說明。」弟子們聽了似懂非懂,不知如何回答。文偃禪師便接著說:「日日是好日。」此句話告訴我們要把握當下,不追悔過去、不祈求未來為何。若我們能去除所有的分別妄想,您將可以體會當下最美好──「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以退為進

唐朝布袋和尚做了一個很有名的《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此偈子藉著農夫彎腰插秧,邊插邊後退的方式,才能將秧插好及插直,說明人努力播種,要謙卑才能認清自己,瞭解自己,回頭的世界、低頭的時候比向前及抬頭的天地更寬廣。意喻當人生逢挫折時,推一步想,海闊天空。

八風吹不動

常聽到「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諺語。這是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富禪機的對話。有天蘇東坡送佛印禪師一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結果,佛印禪師回覆:「放屁」二字,蘇東坡看後氣壞了乘船過江來質詢佛印禪師,佛印禪師言,一屁就可以將您打過江,喻您修行功力不夠,還受八風所動。「八風」是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八種境界,由於會影響人的情緒,故形容為風。

八風吹得動您嗎?能否穩坐泰山,就看您的功力了!

茶飯禪

唐朝龍潭崇信禪師,隨悟禪師出家,每日就做打柴、挑水、煮飯事,從未聽師父開示修行方法,故請師父教導修行方法。
道悟禪師說:我每日都在教您修行,您端茶給我,我為你喝;你捧飯給我,我為你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點頭。這些都是在指示您修行的精要,崇信禪師就在當下體悟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無其它一法。
修行,不是要做或學習異於常人的事,道就在日常生活中。您能體悟日常生活的禪機嗎?

無寒暑處

《五燈會元》第13卷,有一公案「無寒暑處」,很有意思。
洞山良价禪師是曹洞宗的創始人,有位僧人問他:「寒暑到來的時候,到哪裡迴避?」洞山禪師說:「您怎麼不到沒有寒暑的地方去迴避呢?」這位僧人問:「哪裡是沒有寒暑的地方?」禪師說:「就是熱起來熱死你、冷起來冷死您的那個地方。」
您能體會「無寒暑處」在隱喻什麼?參一參!何處是淨土?參透了──當下正念,當下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