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46─佛陀的使者──傳教師的使命

◎釋悟因

佛陀在世度化眾生有教無類,這種普世應機的度化精神,是佛陀出現世間的悲懷,以及代代傳承的核心精髓。

職是之故,佛陀滅度之後,佛陀的教法如果無法傳之久遠,不能普遍地適應於各種根機、各類族群,這是弘法者不夠認真、沒有盡到弘法的責任。

這樣的說,各位眼見耳聞的閱聽人能夠認同嗎?

佛陀的教法至今已流傳一千五百多年,到了廿一世紀,重新來看待佛陀教法「傳之久遠」這件事,認真地來說,傳法乙事可謂「茲事體大」,不能小覷:

其一,傳教師的才具,不可否認的,佛陀的出家弟子並不是個個辯才無礙,也無法像佛陀那樣有天眼通、宿命通,能夠看透眼前學法者的根機,只能盡力而為,儘可能地去度化各類眾生。

其二,受眾根機千差萬別,以當代的教育界來說,也已注意到受眾的個別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千差萬別,簡直是一個人一個類!就開始進行分眾、分倫教育,這是教育界劃時代的典範。大社會尚且如此,何況「佛法」這一科又是特別地「專業」、「專科」!

舉例來說,要對小朋友說法,就要使用小朋友的眼光、思惟;要對老者、長者說法,就要使用老者、長者的眼光、思惟;尤其一個人活了一大把歲數,每個人又有每個人不同的生命經歷,傳教師說法怎能一概而論,說個大概或還可行,如若要令每個聞法者心領神會、徹悟於心,那真是難為這些傳教師了。

傳教師所面對的弘法對象,大都是成年人或青年,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幾乎是一個人一個需求。

所以,在世間當一個出家人容易,當一個傳教師就有些難度,而要當個佛陀稱職的「使者」,肩負起傳教師的使命,那就是高難度囉!

作為一位比丘、比丘尼,肩負佛教「傳之久遠」的使命,銜著這個使命,終身學習是必然,必須精進再精進,才不枉負這一身袈裟!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02:30–03:32。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