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施:從物質界昇華的生命樣態

法施:從物質界昇華的生命樣態
◎釋悟因

作為一個「人」,從物質界昇華,是很多人的夢想、渴望。可那是什麼境界?是虛幻、靈異?還是精神脫體?不!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那不是什麼玄妙的境界,是人們在物質界中所散發的一股生命力。master

有一位阿公有一天下田晚了,就走闇夜的田間小路回家。看見前面遠處有一盞燈,燈把闇夜照得一閃一閃的亮,路好走他就一路尋著,遠遠的亦步亦趨。那亮光伴著他,一直回到家門前,好不巧那燈也停在家門口。趨前一看,原來是兒子考上科舉坐轎子回家了。老爸見兒子坐轎,他很是高興。兒子問老爸為什麼赤腳?老爸說我們家都打赤腳啊。後來老爸下田幹活仍是赤腳。老爸繼續赤腳。赤腳如前,可已經不是原來的赤腳了。

我最近在紫竹林精舍講《法華經‧見寶塔品》(2016.0426-0524),在那裡我發現如何看待我們自己的生命──如何從物質界昇華的生命樣態。

《法華經‧見寶塔品》的主角是多寶佛和釋迦牟尼佛,多寶佛是過去佛,釋迦牟尼是現在佛。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時,多寶佛乘著「寶塔」從地湧出,現身在法華會上。他此行的目的是作「法的見證」──生命可以昇華為法的化身。在《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一幕更是「法的見證」的極致。

在普門品,無盡意菩薩問佛陀:「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陀就說了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化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各種應化。觀世音菩薩也在法華會上。無盡意聽了很是感動,就「解頸眾寶珠、瓔珞,價直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並說:「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仁者,對平輩的稱呼。無盡意要供養觀世音,那時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

這裡有二個意義:

1.「眾寶珠瓔珞」是物質,為什麼無盡意菩薩說那是「法施」?
2.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

什麼是「法施」?我在會上問聽法的大眾:你拿貴重的念珠念佛,你是用念珠在供養佛?還是用你虔敬的心在供養佛?(眾答:用虔敬的心在供養佛);如果你把念珠放在桌上有人偷走了,他是偷了你的財物還是偷了你的虔敬心?(眾答:偷了財物。)虔敬的心是一種「法施」。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是不願接受對方虔敬的心嗎?不是。是不肯接受物質的寶珠瓔珞。

當下佛陀就告訴觀世音菩薩一句話,菩薩就接受了眾寶珠瓔珞。佛陀說「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註1],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愍,慈愍;四眾,僧信四眾,也是菩薩、緣覺、聲聞等凡聖四眾。從天、龍到摩睺羅伽,是八部護法。人、非人是概說。其中「非人」,不是人,包括鬼神、畜、鳥、蟲魚等眾多的生命、生態中的有情世界,他們有的住樹上、樹下、水中,空中等等。觀世音菩薩於是接受了眾多生命界的供養,並把寶珠瓔珞分作二分,一分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分供奉久遠成佛的塔中的多寶佛!

「物質界」,百度百科引用美國哲學家S.A.薩爾瓦多的界域存在論理論,人類和一些其它動物(貓狗等)生活在物質界,也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這物質界在佛法叫做「器世間」。由多寶佛的出現,佛陀教導大眾學習修持廣大的供養,納入眾多的生命、生態界。
法施,在物質界的生命裡有個人的修持、見地、胸襟、以及心念的轉化與昇華,這是物質界與心靈界的相互依存。
2016.0531


[註1]: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是佛教護法的八部眾神,俗稱天龍八部。天,指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天尊等諸天神;龍,能興雲降雨的海神;夜叉,一種捷疾勇健的鬼,又譯藥叉;乾闥婆,食香的音樂神;阿修羅,意譯為非天,生性好戰,似有天界的果報而不是天人;迦樓羅,金翅鳥,身形非常大的鳥類,以龍為食;緊那羅,半人半馬或半人半鳥的樂工神;摩睺羅,蟒蛇神。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