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與惠能二位大師所作的偈頌,修學時要以那一則為主呢?

問:神秀與惠能二位大師所作的偈頌,修學時要以那一則為主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神秀與惠能大師作偈的由來。此緣於五祖弘忍大師有意傳法,故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修為。

神秀身為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有一天,惠能舂米的時候,聽到大家在誦讀此偈,他不知道偈頌書寫在哪個地方,就請一位童子帶他到布告欄前面。惠能看著大家高興地讀著偈頌,就說:「我也想寫一個偈頌,你們可不可以幫我寫?」有人問:「你不會自己寫嗎?」惠能說:「我不認得字啊!你們幫我寫,好嗎?」有一位做過官的張先生說:「沒有關係,你唸,我來幫你寫。」惠能唸了一個偈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與神秀的偈頌相對比,寫的東西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拭」;一個「無」。一個是從正面看的;一個是否定的。惠能的偈頌一寫上去,群情譁然。五祖弘忍大師從公布欄前走過,他一看就知道惠能偈頌的境界,與之前的有很大的不同。他拿起鞋子,直接在那上面一擦,說:「這個也沒有開悟,你們還是背先前的那個偈頌就好。」五祖弘忍大師就這樣處理完這件事了。

在同一時間,布告欄上面出現過兩種智慧的經典語言,供大家來對比。大家朗朗上口,也知道都是修行的方法。但是,對比之下,卻有很大的不同。

這兩個偈頌許多人會背,也看得懂。這是修行的心境問題,我們只有用功,才能夠知道。一個頓悟;一個漸修。頓悟,不是要得到什麼東西;漸修,要慢慢地勤拂拭。這兩個偈頌,一個都不能少。一個是「勿使惹塵埃」;一個是「何處惹塵埃」。塵埃,在哪裡出現?還是出現在我們的身心上面。我們修法,本來就是「理要頓悟,相要漸修」,其中戒定慧絕對不能少。戒律也不是懂就好了,要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來,絕對不能夠一步登天;禪修也是要按部就班。

這兩個偈頌都有他們的境界,也有他們語重心長的悲憫,這兩位大德,都是我們的楷範。要說哪一個境界高,哪一個境界低?神秀也是得法的高僧,他和六祖惠能,對佛教的發展來說,他們都有彼此的攝受對象和貢獻。這兩個偈頌,彌足珍貴,都要背下來,並好好去踐行。

◎節錄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30期<禪機4 惠能偈—本來無一物>

068_class_cover

1 則迴響於《神秀與惠能二位大師所作的偈頌,修學時要以那一則為主呢?

  1. 印順導師把佛教依開展順序分成三大系: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感覺惠能大師屬性空唯名系,神秀大師屬真常唯心系。

    惟本文在修行上把二位大師連結成漸修與頓悟,可見在頓悟前的修行仍屬真常唯心系之即心即佛的如來藏說,畢竟二位大師都是「中國佛教」的大師。

    但本文仍無法解決末學在「佛性說」上的疑惑:即佛是遍滿虛空還是只存在我們每人的第八識?其他動物有沒有第八識?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