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37──外愁對自我的干擾

◎釋悟因

一般人還沒有開始修行,六根對六塵的選擇就明顯的多了些,挑三揀四,還是一徑的不滿意,這是外在事物對自我的干擾。

舉一個例子來說,「口不味苦甜」,其中的「味」這個字,是嗜好、愛好的意思,特別喜歡吃甜的,特別喜歡吃苦的,如果違背了自己的喜好就會產生不歡喜。

但這句子是說「不味」,沒有特別的嗜好,沒有特別選擇是要甜的還是苦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人,是告訴我們修行人的淡泊,與一般人已經有顯著的不同。

或者「心不喜愛欲」,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人,他沒有特別愛好那些好的音樂、好的房子、美食……。

可他還是會問自己:「為什麼我還未得道呢?」對感受的事物都已經沒有選擇,是什麼原因讓這樣的一個修行人還不得見道呢?「因外愁」。

「外愁」,由外在的事物引起內心的波動、動盪,這是不究竟的。世間永遠不可能是究竟的。所以,不在於對愛好或嗜好的放捨,而在於內心的不自我干擾,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和諧。

究竟法要從自己的內心去找到自我平衡的力量,是自己內在的自我覺知,不是外來的。你看到它,然後你接受它、調整它。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之VTS_02_1之17:15-21:24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