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60──生命樣態的抉擇

◎釋悟因

「王復問:今那先當復於後世生耶?」

蘭彌陀王又問那先:「那先比丘你還會再到後世去投生嗎?」

那先報王言:「用是為問?我前說已,如使我有恩愛者後世當復生,如使我無恩愛者不復生。」

「用是為問?我前說已。」那先回答彌蘭陀王:「這問題我前面已經說了,不用再問。」

「如使我有恩愛者,後世當復生。」如果我們還有恩愛、愛念,這「愛」就會引導我們再投生後世。

「愛」的範圍包含很廣:欲望、貪欲、願望,我想往前走,當然前面的路就在前方等著我們。

「如使我無恩愛者,不復生。」如果我們不再有恩愛、愛念,就沒有前面的路在那兒等著我們,當然,後世也不會再生。

所以什麼是構成我們往下走的因緣?是你自己牽引著自己。這是佛教的理論。佛教理論的建立,以五蘊身心的觀察為基礎,它如何生成、如何滅去,我們從自己的身心就可以檢查得到。

生命存在的樣態,是奔騰的大山大水,抑或是靜止的流水,不同的生命樣態都是我們自身的呈顯,是我們自身的預期、期許,也是我們自己的抉擇。

眾生或人有兩類:一是凡夫,二是聖者。聖者有聲聞聖者及大道心的菩薩聖者,聖者明白自身的抉擇也如法踐行,凡夫如我們,也能如聖者一般抉擇自身的生命樣態。

不過,凡夫能活出怎樣的生命態,是奔騰的大山大水、靜止的流水,抑或是一攤死水,那可沒有定論。

凡夫惟有對自己的熱愛或理想堅持,不離不棄的去執行、完成。否則力量分散、渙散,就這樣過了一生,一生又一生的奔跑著。

生命不是孤島,而是與眾生共存,在那樣的世界,你想建立怎樣的國度,就必需不斷地發願、力行,窮一生、生生世世去追求。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8(第8片光碟)VTS_01_1-17:25-20:2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