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88──十二因緣:行、識、名色、六入、觸

◎釋悟因

在《那先比丘經》,那先說十二因緣的背景,是彌蘭陀王問那先:「何等為久者?」討論時間的長遠與不長遠。那先指出「得道泥洹者為無久,未得道當復更死生者為有久。」原來生死死生、輪迴不斷才成了久遠事。

彌蘭陀王就問那先,過去現在未來如此綿延不斷,什麼是它的根本?那先回答:導致過現未綿延不斷的是「愚癡」,也就是「無明」。

於是那先接著說出了十二因緣:「愚癡生即生神,神生身,身生名,名生色,色生六知……」十二因緣的「行」,在《那先比丘經》翻譯為「神」。

「行」,在十二因緣裡面是最難解釋的。譯為「神」,也只能意會。

「身」,它的本意是「積聚」,即「識身」,認知、了知的作用。

「名色」,是胚胎著床,只有胎形,六根還沒有生長的狀態,就叫「名色」,這時候它已經是一個生命、一個胎兒。

「名色」在母胎的孕育下,逐漸長成人形而有六入,也就是六根。早產兒對於媽媽在唱歌,他知道嗎?曾經做過媽媽的,小孩在你的肚子裡會不會亂踼?(會)

十二因緣在識、名色、六入、觸的階段是在講初期生命的發育。從胚胎著床,慢慢地六入成形,六種器官逐漸完熟,他的覺知是越來越清楚、明白。

如果早產兒,他的眼睛還沒發育完成,或者某個器官還沒發育完成,這時就要放在保溫箱熟成。早產兒不容易照顧,要給予更多的營養,或者要更多地留意嬰兒的身心變化,做父母的非常的辛苦,尤其母親。

再來是「觸」,根境識生觸。聽說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對於「觸」的覺受就很敏銳了,母親吃得太飽或者情緒不佳,胎兒都會有一些反應動作。如果母親情緒安定,胎兒將來長大,他的情緒也比較平穩。

所以有人問我,她要怎麼來求觀世音菩薩?我就跟她說:你是你孩子最好的觀世音菩薩。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影片VIDEO_TS-9(第9片光碟)VTS_02_1-00:29-04:57。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