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1[註1]──六事令人內喜

《那先比丘經》釋11[註1]──六事令人內喜
◎釋悟因

  那先告訴彌蘭陀王:有六事令人內喜。那六事呢?
一者目有所視,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二者耳聞好聲,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三者鼻聞好香,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四者舌得美味,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五者身得細滑,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六者心得樂受,復有所望。是故令人內喜。

2-21-300  這裡一共羅列了六件令人「內喜」的事。「內喜」,讓我們內心覺得愉悅。

  哪六件事令人愉悅歡喜?從眼、耳、鼻、舌、身、心這六根,去接觸了好色、好聲、好香、美味、細滑、樂受。

  「目有所視」,眼睛所看到的。看了以後,「復有所望」,你的內在有一種渴望的心出現了。從觸到受、想心所,心有歡喜,你還想再看。一直還想要。「渴望」,你接受它、你喜歡它。

  看了「好」的顏色、「好」的圖片、「好」的容貌、「好」的笑容,當然產生歡喜,很想再看它。我感覺到我接受它,它也接受我──想心所出現。

  這裡講的,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滿足感官的順遂而已。若只因境合於我心,這就是貪、瞋、痴。這樣說,是太過簡單而沒有內在細膩的情節,也無法令人體會那裡面是怎樣令人悸動的情感。

  「望」字,就是我很想。

  人之所以稱為「人」,因為我們有感覺。所以印度梵語稱「人」叫做「有情」──Satta(薩埵),這是從修行的角度去探究。

  感覺從哪裡出現?從我身體的五種感受器官。

  從眼根說起,再談到從耳朵聽到恬適的聲音,從鼻子聞到恬適的香味,從舌頭嘗到不排斥的食物美味,從身體接觸到細滑適當的好觸……

  以耳朵聽到的,回到家裡,回到公司,或走在道路上,或坐上車,那愉悅適切的音聲就一直在內心迴盪。

  「好」應該不是很尖銳的、忤逆的語言聲音,「好」是合理的、適切地身心接觸的情況。

  好的聲言聲音令你內心充滿愉悅,它是改善過去、開拓未來的力量,它是心調整到接受、肯認、安頓、不動搖的決心,是引發新火炬的喜悅。

  那不是相當安適舒暢的人生嗎?
—————-
[註1]依據大正藏第32冊,1670B經,頁710。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