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91──十二因緣的「行」與「業」

◎釋悟因

十二因緣的「行」,稱為「有業」,有善業、惡業,有業就會構成未來的影響力。其實,這樣解釋「有」只是粗略講,因為「有」不是處於「靜態」,而是以一種「動態」的形式存在。下面就從「業」說起,以便更能詳細地解釋「有」。

「業」,是行為、造作的意思。從身、語、意三方面表現出來的行為,有好與壞、美與惡之分。一般人在講「業」的時候,往往與造業、惡業聯想在一起。

事實上,如果用「業」這字來造詞,有創業、家業、職業,學業,這些都是「業」,與我們生活的面向有很大的相關。

從小孩入學開始,學校的課業、學業;出社會進入職場,從事各種職業,學習各行各業;乃至成家立業、創業,以自己的專業創造自己的一片天等等,都離不開「業」的造作。

重點來了,在「從業」之中,或者你自己在「作業」的過程,你有你自己的堅持,你把你的想法、態度融入行為,逐漸成為一種習慣,進而熟悉到你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怎麼做。那時的「業」就是一種「行」。
因此,十二因緣的「行」,是由習氣、習性表現出來的「業」。

「業」在梵語叫karma,語譯為羯磨。

我再來舉個例。以出家人來說,出家受戒,也是一種「業」。過出家生活,每個月要「誦戒」共修,每年要做「結夏安居」,這些都是比丘犍度或比丘尼犍度的規範,規範出家人必須實踐的「業」。它們都是善法。就像持戒,不用刻意想要怎麼作,「戒行」就自然而然的表現在一言一行之中。

所以,這才說十二因緣的「行」,與過去生的業有關。是由過去帶到今生。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影片VIDEO_TS-9(第9片光碟)VTS_02_1-11:10-20:40。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