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編輯手札  / 第 103 期

一來便相應 臨走還是它

釋見鐻

恓惶淚垂時,只有將自己的苦煩

說與佛聽

說與離我這樣近

卻又這樣遠的

陌生的自己聽 

「祂是誰?」「佛陀。」「祂很厲害嗎?」「嗯⋯⋯祂什麼都知道,很厲害的。」「我可以請祂幫我寫功課嗎?」「不行,你只能請祂保佑你功課寫得又快又好。像我這樣—拜拜。」「我就是不要寫功課!我不要!」好多年前,三歲的小侄子跟我在大殿裡的一段對話。那尊巍峨的佛陀,顯然沒有解決他的問題,倒是我這個師父姑姑跟他囉嗦了寫功課的重要,可以想像,他還是那句:「我不要!」

經過好些日子,我也漸漸明白:那尊巍峨的佛陀,無法解決的問題還真多─夫妻不和、婆媳吵架、普考高考、失業裁員、病痛老邁⋯⋯,祂就只會坐在那兒微笑,轉過身走回生活的,還是自己;不解的是,仍有那麼多人舉香合掌,在佛前喃喃。這是什麼樣的心情?有位居士說:「以前心煩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辦;現在我只要回來看看佛陀,很奇怪,心就平了。」「心煩的事呢?」「再說吧!」心平了,事情就可以再面對、再解決。大悲大喜的人間,「再說吧」比起「我不要」,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支持。

禪宗公案「丹霞燒佛」指點:所拜的那尊佛像是偶像、心外的;真正的佛在心內坐,在自性中。我卻更感動於《大唐西域記》一段記載:野象日日銜花供養一座荒廢的佛塔,以鼻灑水整理。比丘見了,自問:「象是畜生,還知道恭敬佛塔、獻花灑掃,我怎麼可以見到佛塔荒廢,卻無動於衷?」於是,他便捨戒為沙彌,重建守護這座佛塔。

您當它是木頭還是佛?只有您心裡明白那抹穿過千年、穿過萬里的微笑。一來便相應,臨走還是它,佛不會因為身後空虛而孤單。是相非相,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