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陶藩瀛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香光尼僧團伽耶山基金會的自曜法師邀請我為文,以回顧近一年來協助重建的經驗。回首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那一場山崩地動至今這些日子,往返中寮鄉、南投縣社會局與東海大學的途中,在國泰行的小巴士上、在光陽125上,或是在駕駛座上,我經常會自問:我在忙什麼?我對於災區重建的想像是什麼?

二○○○年四月十四日,在中央大學一場以災區重建為主題的當前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上,我以在南投中寮鄉參與觀察的經驗為基礎發表論文-〈打造一個永續的農村社區:九二一地震後中寮鄉的社區工作經驗〉。文中初步的經驗整理,部分地回答了我自己問自己的問題:我在忙什麼和我對災區重建的想像。相互扶持、彼此分享的社會,才有發展的機會。

除了在中寮鄉的參與,我還參與南投縣政府社區家庭支援中心的工作。九月初,與縣政府社會局走訪南投各鄉鎮的社區家庭支援中心,全縣十三個鄉鎮二十三個中心,除了埔里與仁愛的四個中心因事未能去,我與幾位教授和社會局陳局長、謝督導廣仁等,一同看了十九個社區家庭支援中心。五整天的時間路過十一個鄉鎮訪視十九個中心的社會工作人員。﹁我在忙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已不再需要答案,而我們對重建工作要將震後的南投帶往何處,或我們有什麼願景,成為愈來愈重要的問題。

在〈打造一個永續的農村社區〉裡,我指出中寮鄉有三個很基本的問題需要處理。這三個問題是:社區經濟基礎不振、社區能力與基層社區組織功能衰退、社區互助分享網絡遭受國家貨幣市場經濟之侵蝕。其實這三個問題普遍存在於台灣的各個社區,而農業社區包括中寮鄉的社區處境雖不獨特,但是問題特別嚴重。

要強調指出的是:這三個問題都不是地震造成的。地震毀壞道路學校等公共設施和民宅,奪走許多人命,但是如果社區原本經濟基礎穩固、社區能力佳組織多元健全、社區互助網絡未解離,重建工作過程不會如此顛簸難行。換言之,地震是天災,但是人禍使得天災雪上加霜,真正需要重建的不是地震造成的災變,而是早已經有問題的社會體制與文化。

 

我們原本的社會文化有什麼問題呢?

一個良好的社會其經濟成果共享、教育文化活潑多樣、道德法治與政治清明、家庭功能健全、宗教和互助的社會組織百花齊放,各擅勝場。並且各種社會制度組織全都幫助個人成長、提升覺知能力快樂的生活。

但是我們的社會經濟活動固然有活力,貧富差距卻快速拉大,許多人被壓榨成單純的生產機器;教育文化場域裡國家和不合理的權威充斥,壓抑著教育領域之活力,而受教者不被尊重接納無法充分發展成長;道德不彰法治不倫,政治上黑白混為一色;離婚率上升破碎家庭增加,家庭萎縮功能受限,愈來愈多人不覺得家庭是溫暖的避風港;宗教組織雖然蓬勃發展卻愈來愈世俗化,乏力導正社會上的四處橫流氾濫成災的貪欲;制度化的互助體制及社會福利制度尚待發展,然而鄰里家庭的互助功能卻已經衰頹,許多需要獲得協助的人求助無門。

問題很多、很大且存在已久,歸結起來,關鍵問題是:過度威權的國家機器操弄教育文化,配合上壟斷的貨幣經濟模式,壓抑多數人的能力與成為俯仰無愧的人之空間,也扭曲了個人的自主和承擔。

換言之,地震後需要重建的不只是地震造成的損害,長期扭曲的社會文化環境和人心更需要重建。重建的對策雖然有,實踐的困難很高,又不可能立即見效。重建的基本課題,一者是讓個人受到尊重與接納,進而能自尊自重乃至自主;其次是發展個人的能力智慧和勇氣承擔生命責任;其三、削弱國家不當的威權;其四、讓生活簡單一點,重建一種單純素樸的生活方式,人們才有更多時間心力可以分享和品味生活。重建工作裡,我們需要能夠沉穩踏實不急功躁進的組織團體與個人,在災區陪伴協助社區居民學習在生活中有更多的互助、分享、包容、接納。

 

我們要重建什麼樣的社會呢? 

檢視各地的重建規劃報告,幾乎沒有例外的要發展觀光產業。但是我們不要以觀光為主要生活經濟來源的社會。尤其不要掠奪破壞自然的觀光。觀光常帶來過度的道路開發,加重環境負荷。短期大量的觀光人潮只有具資本豐厚的少數人有辦法獲利,但是所有人一起承擔環境惡化的後果。

例如,觀光投資使得土地價格上漲,帶動生活成本升高,少數資本夠條件好的人獲利,未能獲利的人還是承受生活費用上漲的結果。此外,發展觀光會將社區整編進入大社區的經濟體制,社區的自主程度降低,維持社會治安的難度提高。這樣子的觀光產業,我們不要。

在〈打造一個永續的農村社區〉一文裡,我嘗試描繪一個互助共生的永續農村。對此我的想像因為累積的實踐經驗十分不足,因此描繪的還不清楚明晰。但已經很清楚的一點是:大有為的政府不要事事插手,如此多元豐富的民間活力才有機會發展。當最具強制力量和總是以威權凌駕他人的國家能夠自我節制時,各式各樣基本上大家比較平等,互助相互扶持分享的社會才有機會摸索前進。

我們要什麼樣的社會?這問題我沒有答案。即便是我已經有答案,也不應該運用國家權力或專家權威,強加在其他社會成員身上。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在我們陪同重建區居民共同生活相互尊重、平等互動的過程裡,由我們集體的智慧尋找到方向。看到已經快速出爐的各地重建規劃報告,看著急急忙忙找重建標準方法正確方式的官民機構,我已無言。

我覺得一年來地震一直教導我面對生命有更多的謙卑、更自然放鬆、只要自主我心就好,而不是更多的計畫與掌握,企圖做自然與他人的主人。我已經模模糊糊地說出我想要的社會。接下來的課題是,我隨緣實踐打造我自己的社會吧!

感謝自曜法師邀請為文,讓我在書寫〈打造一個永續的農村社區〉一文後,再進一步的整理我的經驗腳步,同時和各位我識與不識的讀者,分享這些心情想法。阿彌陀佛!


[香光資訊網] [關懷921震災] [在闇夜裡點燈]

【發刊詞】

點燃心燈,照亮台灣

關懷行動篇

【守護一方苗圃】 

「趴趴熊的家」安親班的關懷 

課程規劃與實施 

師資與行政人員的來源與培訓 

家庭訪問與輔導 

親職教育座談會 

「無盡燈之夜」與成果展

【故鄉新情】

「畫我石岡,寫我家鄉」徵文徵圖比賽 921震災協助重建專案小組 

「畫我石岡,寫我家鄉」徵文徵圖比賽得獎名單

我心目中的石岡鄉

【希望之歌】

聽!那嘹亮的歌聲 -- 「天總是攏會光」祈福音樂會

【部落探訪】

傾聽生命的原音

飛向松鶴故鄉的希望

日與月交織的伊達邵 

雙崎的隘口

跫音迴響篇

我們感謝您! 

感恩的日子 

給「趴趴熊的家」安親 班的一封信

孩子對我說 : 「我愛您!」

我相信我能做到 

謝謝師父、老師 

我的感恩禮物 

重建心情篇

傾聽九二一

石岡與我 

無塵的淨土

共築愛的城堡 

記一位安親班的小朋友

意外的收穫

我願耕耘

與安親班共同成長

給「趴趴熊的家」一年級的孩子們

清松鶴鳴竹屋起

竹屋˙築屋是福田

迎接希望的曙光

他山之石篇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支援者日記

在部落星空下,回首來時路

彌互進行曲

我們是生命共同體

是付出,也是學習

擁抱不安的心靈

附錄 :
在幫別人中,幫助自己 
從付出中成長

附錄篇

香光尼僧團關懷「921」震災紀事

伽耶山基金會「921震災協助重建專案」工作紀事

重建之路再遠,師父慈悲相隨

謝誌

「在闇夜裡點燈」流通處

印儀學院

定慧學苑

養慧學苑

安慧學苑

香光寺

紫竹林精舍

「在闇夜裡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