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4──談無記業

《那先比丘經》釋14──談無記業[註1]
◎釋悟因

2-21-300「業」,有多種方面的說法,標誌「行為」是白或黑的質地,稱作善業、惡業。善業又稱為白業,惡業又稱為黑業。非黑非白業,稱作「無記業」。

「無記業」,是一種心不在的作為,不是善不是惡,它沒有很強的力量,與一般人說黑白的「中間」灰色地帶是不同的。

舉例來說,聖人沒有煩惱,當他走路、睡覺、吃飯時,也會進入「無記」,一種習慣性行為的情況。

然而,一般凡夫煩惱未除,常常處於「無記」,就是由著「無明」煩惱起現行,將來就很可能墮入畜生道。

在《那先比丘經》,彌蘭陀王問那先,遇到哪內六事令人發愁呢?

那先回答:一者、目所不喜而見之,二者、耳不欲所聞而聞之,三者、鼻不欲所嗅而嗅之,四者、口不欲所得而得之,五者、身不欲所著而著之,六者、心不可所喜而有之。

人們遇到這內六事,由於不喜歡、不欲樂,就排斥它、想把它往外推。有一句成語說「坐困愁城」,就是形容極度憂愁、煩惱的樣子。

本來不想看到的人,由於冤家路窄,卻又見到了;不想看到卻偏偏遇到;不想碰到反而卻碰到了。真的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啊!

不過,「令人內愁」,遇到這內六事,一定會發愁嗎?

有的人在這時就會發愁。神經迴路引導他進入無記,讓他習慣的走了老路。如果是怨偶,往往積怨日深,找不到出路。

什麼是修行?如果那時候,你知道你生起了不喜歡的心,當下你是用什麼心境來看待這些?你想:喜歡、不喜歡,又會怎麼樣?你明白那只是「受」,受覺而已。既是受覺,你可以不讓它往下一步發展!

因此,修行不在於你喜歡、不喜歡。而在於當下是否「如實知」。

當下的感受、反應,你如實地看到,「如實知」,不往下發展,這樣,心會越來越清明,也就能看到超越的可能。
—————
[註1]據: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6(第6片光碟)之VTS_03_1之01:54~05:04。

【精緻蔬食diy】 糖醋素排

【精緻蔬食diy】 糖醋素排
◎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47veg2-300

【食材】
豆 包 ………… 適量
牛 蒡 ………… 1條

【調味料】
紅槽 ………… 適量
咖哩粉 ………… 適量
醬油膏 ………… 適量
黑醋 ………… 適量
白醋 ………… 適量
番茄醬 ………… 適量
香油 ………… 少許

【作法】
1、牛蒡切成和筷子一樣,長方型,約13公分長。
2、豆包攤開,抹上醬汁(調合紅糟、咖哩粉、醬油膏,比例約1:1)。
3、豆包雙邊各放一支切好的牛蒡,捲至中間,再用刀子切開,變成二支。
4、做好缺口朝下,擺放在蒸籠裡面,蒸10分鍾,放凉。
5、鍋子加入油,用中火將豆包炸至金黄色,起鍋放冷。
6、再從豆包從中間切断,再變成二小支。
7、再用黑醋、白醋、醬油膏、番茄醬、砂糖,調成糖醋醬(比例視各自需要)。鍋内放油,用小火煮滾,放入切好的素排,輕輕攪拌均勻,最後淋下香油即可,即為一道賞心悅目的宴客佳餚。
47ve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