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改寫人生劇本──自節法師

轉念

轉念,改寫人生劇本

轉念,改寫人生劇本──自節法師

有位居士,除非生重病,否則都可看到她的身影,穿梭在街頭巷尾,不是撿回收,就是勸募善款。有時遇到太太善心布施,而先生不認同時,她的出現常遭受惡口相向的待遇。有人不解或打抱不平地問她:為何還要來這家收善款?

她總是說:「他們有錢,若不知布施繼續累積福報,福氣會用盡!以前自己有錢時,只知揮霍不知布施,現今家道中落,出個勞力,做些公益慈善,被罵沒關係,當作消業障。」

這位居士藉著為慈善機構收善款的機會,現身說法並隨緣度人學佛。

原來她的境遇坎坷,曾經投資被捲款、互助會被倒、家徒四壁又逢先生病重、孩子忤逆,那段日子簡直像世界末日,她怨嘆命運不公,起惡念、出惡口、結惡緣,親友鄰居都避之猶恐不及。

孤立一陣子後,有因緣學佛,了解因果法則,體悟到:人生的劇本,是自編自導自演,怪不得別人,只怪自己上輩子劇本寫得太差。她決定改寫劇本!

「與其抱怨,不如抱願。」一念之轉,她停止抱怨,積極投入學佛和慈善工作。每天忙得像陀螺,雖然生活依舊不富裕,但內心是快樂富足的。

當她開始熱愛生命,廣結善緣,忙碌於鋪橋造路、收善款、做回收、臨終助念時,人生的憂苦,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了。

如今,整個人明亮慈藹,令人見之歡喜。一念之轉,她已改寫當下的人生劇本。

轉載自:安慧學苑FB,【修行筆記】2014.10.16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陳貞圩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悟因法師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悟因法師

觸境時,加進一些善法、善緣,心念慢慢就會轉。

觸境時,加進一些善法、善緣,心念慢慢就會轉。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佛遺教經》〈第四章 善惡並明〉

這段說的是「十戒」,也叫「十善」,是菩薩道的基礎。十善跟十惡以什麼為分水嶺?在這裡是以對「聖道」的順跟逆來判斷。聖道的「道」也叫「菩提」。「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譯,舊譯為「覺」或是「道」。菩薩全稱叫做「菩提薩埵」,就是大道心的眾生。順菩提聖道的,就是善;反之為不善。

聖人跟凡夫的分水嶺,就在於在十惡道還是十善道。常常聽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來早與來遲的差別,是因為行為影響力有一段潛伏的力道,潛伏期長或短,就會影響果報現形的遲或速。佛家說:「有業有報。」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如果做壞事,最受折磨的是自己,它像影子跟著你,無處可逃。推托一時,也不可能推托永遠。自己所做的,最後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

「善惡到頭終有報」,善當然有善報;惡也有惡報。善惡要怎麼轉?不要等業報來到,才想要轉,平常就應該多製造好因緣。多加進好的因緣、條件,果報的內容、受報的時間長短,也就跟著改變。這就是善惡並明。

身三、口四、意三的十事,又稱「十業」。「業」,行為。「業」從哪裡發生?從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觸對外境,於「觸」中生起感受、念頭、行動;然後「愛」、「取」,而成為或善或惡的輪轉。

我們天天都在觸境中輪轉。這轉動的核心,就是我們的心;觸境時,加進一些善法、善緣,心念慢慢就會轉。轉念使你明白:心是可以變化的,「心是空性的」。「空」不是沒有,不是無知。本然的心,只有覺照,像一片明鏡般透澈,不染不淨。

我們要用歡喜心、吉祥的語言來鼓勵自己。如果對方給我善的法、喜悅的法,自然十分歡喜;如果對方給我不善的語言、不善的法,就反觀映照,接受自己、原諒別人,不要再起反應。時時刻刻反思:「苦從哪裡來?」就能善惡並明,走向「覺悟」的菩提大道。

生命的光與熱──悟因法師

生命的光與熱──悟因法師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有服務的機會,有服務的能力,來面對你自己、面對社會。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有服務的機會,有服務的能力,來面對你自己、面對社會。

時:2014-0717香光兒童營幹訓第二天

事:大眾為悟師父慶生

大家送蛋糕為我慶生,我很高興。其實在佛門來說,生日是母難日,媽媽受災受難才把我生下來。我來到人間,第一個面對的是我媽媽的痛苦。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間,儘管佛法說「生是苦」,但是大家在一起吃蛋糕還是很高興的。這一路走來,我也是在父母親、整個社會的祝福、呵護之中長大。

今年我75歲,生命之路我個人很認真的走,面對的是你們的未來。

辦兒童營是非常有意義的,各位大哥哥大姐姐(大專青年),你們來這裡參加兒童營幹訓,陪著在你們後面的孩子長大,陪著他們成長,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在座的老師們,看著青春年少的你們,他們是充滿了希望。這位是老師,這位也是,這一桌都是老師,還有蔡長庚那裡去了?在照相。他是記者。他們對世間都充滿了熱情。

我們總有一天會消失。以我個人來說,我願意陪著法師們成長,佛教還是要有人來承擔傳播佛法的使命和責任。

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的,年紀大的人會在世界消失,但是生命的光與熱激勵我們要一手拉一手,一肩接一肩的傳承,讓生命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臺灣的社會是越來越少子化,最近又來一個粉塵暴,五百個年輕的生命受到燒燙傷,至今已經有七位過世。還有很多的人在垂死邊邊掙扎。傷患的照護,何只是五百個家庭要來承擔?這是社會力量的重挫。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充滿了希望。希望大家健康、平安。

面對遭受意外的人,我們付出關愛,但不是同情。而是要用我們對社會的付出,把這一份責任扛起來。每一個人都有這份生命的光與熱。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有服務的機會,有服務的能力,來面對你自己、面對社會。

在座還有一位同學是我們的楷範,他叫許智鈞。這位同學六年前家裡失火,父親為救子和祖母亡於火災現場,不久母親也過世,而他自己35%燒燙傷展開長期的復健。現在,他站在這裡,要來服務小朋友!這是在災難裡重生,以身說法、充滿熱情來服務別人的生命典範!(眾人鼓掌)

世間老病衰殘,誰都沒有辦法預料,那一天輪到我們自己。有的是生下來殘障,有的是老病的時候發生,有的是職業的傷害,有的是遇到意外,誰都有機會。誰都不知道誰會遇上?下一個輪到誰?

面對意外,我們要先讓自己堅強,而且鼓勵他們堅張。什麼叫教育?教育的基本核心還是在這個地方。這叫自覺的,會活、會服務,而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情。

我們要先讓自己堅強,而且鼓勵他們堅張。什麼叫教育?教育的基本核心還是在這個地方。這叫自覺的,會活、會服務,而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情。

今天辦兒童營,就是要把我們的經驗,以及真正需要學習的知識,來告訴參加兒童營的孩子們,以及你旁邊的人。

學著如何保護自己,學著如何活下去。我個人是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自己。我在家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把我照顧得很好。但是一個人怎麼可能一直在爸爸媽媽的羽翼之下、呵護之下?每個人都要活得很好,並且追尋自己的理想。

追尋理想是一回事,還要學習跟人家合作,而且有服務的熱情。這是生命的本然。要觸摸到你自己的生命,也觸摸到你身旁這些人的生命,每個人都是非常可貴的。

在兒童營,看起來是要大家付出,付出的背後也是我們的學習。大家聚在一堂,我真的非常的謝謝老師們。這麼大熱天,他們都放下自己的事務。付出,完全放下的快樂,我們自己會先嘗到那份甜美。

完全的撒開熱情,同時也注意安全。安全不是用說的,你自己要先會保護自己。然後你會照顧別人。這是人本來內在就具足的力量。

什麼是幸福?可以吃得下,與大夥一起發揮生命的光與熱,來奉獻自己服務別人,真的是很幸福。

增長善法──悟因法師

增長善法──悟因法師

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 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

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
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

無論有沒有學佛,人在短暫的一生,一定要持戒,不生惡法,生起惡法有如負債,是虧欠;善法要使它增長。

從涵養德行到不負債之間有很大的工夫。最底限的要求是不去傷害、壓迫別人;受到人家好處,一定要報恩;對別人有一點兒好處,明白這是自己可以服務他人的福報,不在企求對方感謝。 摘自:心安了,路就開了:讓《佛說四十二章經》成為你人生的指引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陳卉蓁

神醫手給你敷慰--給八仙粉彩趴的傷患及家屬/自觀法師

神醫手給你敷慰--給八仙粉彩趴的傷患及家屬

神醫手給你敷慰--給八仙粉彩趴的傷患及家屬

神醫手給你敷慰--給八仙粉彩趴的傷患及家屬/自觀法師

[請一起誦念如下祈禱文:]

聞悲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灼傷的肌傷,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聞歎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悲苦的心靈,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聞怨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悲憤的心靈,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聞苦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深沈的哀傷,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心中默想灼傷的傷痛,放送慈心:)

願所有在歡樂中遭遇不幸的人們, 獲得世間妙藥,並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慈心悲心浸潤你,充滿你的全身上下,身心舒暢。 願你早日康復。

神醫手給你敷慰--給八仙粉彩趴的傷患及家屬/自觀法師

各有因緣莫羨人──見毓法師

各有因緣莫羨人──見毓法師

各有因緣莫羨人

在修行歲月中,我常告訴自己二句話:

  一是「各有因緣莫羨人」,每人都有每人的因緣,不要羨慕別人,一山望過一山高,徒增煩惱。

  二是「學到深時心自平」,我們容易生煩惱,是因為學得不夠紮實,導致自我否,不能肯定自己的所作所為,卻徒然在計較分別、自我干擾,所謂「人比人氣死人」。

  所以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就好了,該是自己的因緣就好好珍惜、掌握,如果不是我的就不要強求,能這樣掌握因緣的話,成就的還是自己。

轉載自:安慧學苑FB,【修行筆記】2013.4.11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蔡孟宗

堅持──見毓法師

堅持──見毓法師堅持

風和日麗的四月天,我們一行人來到奮起湖,這裡的確是個健行的地方。

山坡並不陡峭,雜著各種鳥兒、蟲兒的叫聲,婉轉而幽遠,加上同行的夥伴忘情的引吭高歌,森林裡洋溢著歡愉的氣息,就連挺拔的竹子、濃茂的杉木也熱情的散發出「芬多精」來歡迎我們,這真是一趟盡興的森林饗宴!

呼吸著冷涼清新的空氣,我仔細環看四周,發現所有的樹木都站得很直、很挺,彷彿一支操戈立正、精神抖擻昂揚的軍隊,這景象讓我聯想到「叢林之中無曲木」;然而,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得它們站得這般屹立不搖?活得這般莊嚴、自在?是何等的信念讓它們可以不管別人看不看,我就是要站得頂天立地!

我沈思著:也許是一份堅持吧!堅持要自立自強、堅持要見賢思齊、堅持要活出風格。

突然,「堅持」兩個字震動著我──修行不正是一個堅持的歷程?不管做人、領職、生活,無一不是擇善法的堅持;修行的安身立命,亦全賴一股追求人生圓滿的信念堅持。

畢竟,凡夫眾生,「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此刻雖有體悟,誰知下一個謎團又是什麼?人生總有許多糾纒不清的業力,而要突破業力的纒縛,大概就是那份對善法的堅持吧!

轉載自:安慧學苑FB,【修行筆記】2013.4.14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李昌周

你,跟上了嗎?!

你跟上了嗎?──見晉法師

回首阿彌陀佛的故事

  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阿彌陀佛像,日本京都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永觀堂供奉的「回首阿彌陀如來」(みかえり阿彌陀如来),阿彌陀佛的臉部並不向著正前方,而是回首朝左肩後方,慈悲的凝望眾生。  

  永觀堂的碑文記載,傳說永保二年(A.D.1082年)2月18日拂曉時分,禪林寺住持永觀和尚(A.D.1033-1111年)在沁涼的堂上專注念佛,時而正坐,時而經行。突然間,阿彌陀佛驀然由須彌壇而下,帶領著永觀,與他一起經行。永觀一時目瞪口呆,躊躇駐足。這時,阿彌陀佛竟微笑回顧,慈悲望著他說:「永觀,你太慢了!」

  這尊造於平安後期(794年–1185年)至鎌倉初期(1185年—1333年)的木製佛像,生動地補捉静與動中,阿彌陀佛回首凝望瞬間的感動,傳遞彌陀不捨眾生的深切悲願。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在苦難的人世間,回首的阿彌陀佛時刻掛念跟隨於後的芸芸眾生,他溫柔的凝視,深深激勵著娑婆世界裡的遊子。你,跟上了嗎?!

〈京都行旅札記(一)〉

回首阿彌陀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