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僧團 blog

主選單

跳到主內容
跳到第二內容
  • 首頁
  • 【香光尼僧團簡介】
  • 分院機構
    • 印儀學苑
    • 安慧學苑
    • 定慧學苑
    • 紫竹林精舍
    • 養慧學苑
    • 香光寺
    • 香光山寺
  • 悟因長老專頁
  • 教育志業
    • 香光尼眾佛學院
    •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 香光慧青
  • 文化志業
    • 佛教圖書館館刊
    • 青松萌芽
    • 香光書鄉出版社
    • 香光莊嚴雜誌
  • 最新消息
  • 香光年度法語

每月彙整:十一月 2018

瀏覽文章

← 舊文章

修行資糧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30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30

專心修福,堅持淨戒,善學智慧。

~《寶雲經》卷第一~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 | 發表迴響

心懷感恩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9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9

生命是孤獨的旅程,要感謝旅途中願意與你相伴扶持的人。常常心存感恩,多多給人美言與祝福。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B072 悟因法師法語 | 發表迴響

利他不獨樂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8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8

一者、見他得利歡喜如己,二者、自得安樂不樂獨受。

~《優婆塞戒經》卷第二~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 | 發表迴響

疑情與悟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7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7

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得十分,悟得十分。

~元‧高峰原妙禪師~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B071 祖師法語 | 發表迴響

施者與施主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6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6

云何施者?云何施主?謂若自手施,名為施者。
若自物施、若欣樂施非不樂施,名為施主。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 | 發表迴響

不厭世修善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5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5

不厭世間法,而修行善法。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二~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 | 發表迴響

不綺語者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4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4

時說、實說、知義而說,為利益彼說,心口無差。

~《佛說甚深大回向經》~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 | 發表迴響

不惡口兩利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3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3

遠離麁言,免自害害彼,免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致人我兼利。

~《大阿彌陀經》卷上~

◎麁:音義同「粗」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 | 發表迴響

知苦離苦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2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2

人生的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熾盛等苦。

要去除苦,須先明瞭苦的現象,找出苦的原因,這是認知為何而苦的第一步。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B072 悟因法師法語 | 發表迴響

從善悲惡

發表於 2018 年 11 月 21 日 由 香光
回覆

1071121

常與善人而共從事,於惡人中生大悲心。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

發表於 B07 香光法語 | 發表迴響

瀏覽文章

← 舊文章

最新文章_new

  • 結夏精勤
  • 身口意
  • 慚愧心
  • 慈心生善法
  • 栽培

文章分類

  • A01 悟因法師點石人生 (39)
  • A011 悟因法師點石人生--《那先比丘經》 (121)
  • A02 香光講堂 (84)
  • A03 香光書香 (21)
  • A04 菩薩身影 (29)
  • A05 香光剪影 (312)
  • A06 焦點快報 (59)
  • A07 健康生活 (24)
  • A08 湧泉之歌 (3)
  • A11 活動行事 (71)
  • A12 活動報導 (11)
  • B01 樂活.禪修 (5)
  • B02 《華嚴經.十地品》 (10)
  • B022 《六門教授習定論》 (9)
  • B03 《經集》 (7)
  • B04 正念禪觀 (1)
  • B05 閱讀經論 (19)
  • B06 經典法偈 (19)
  • B07 香光法語 (1679)
  • B071 祖師法語 (207)
  • B072 悟因法師法語 (271)
  • B073 節慶法語 (80)
  • B08 行門修持 (3)
  • B09 閱讀故事 (5)
  • B10 菩提道上 (12)
  • B11 蔬食 Diy (57)
  • B12 修學分享 (6)
  • C01 馬的故事 (7)
  • C02 「鷄」的佛教典故 (7)
  • C03 「鸚鵡」的佛教典故 (4)
十一月 2018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十月   十二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近期迴響

  • 邱怡倫 在 《那先比丘經》釋112─心、心性是什麼模樣?
  • 陳崇謙 在 110年度分院皈依時程一覽
  • 刘建明 在 香光莊嚴雜誌
  • 米其林 在 佛陀傳記中提到佛陀由右脇而生,出生即能走七步,這有可能嗎?
  • 邱怡倫 在 《那先比丘經》釋101──人,生死不可得

其它

  • 註冊
  • 登入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WordPress 台灣正體中文

彙整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五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七月
  • 2017 年 六月
  • 2017 年 五月
  • 2017 年 四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一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
  • 2016 年 五月
  • 2016 年 四月
  • 2016 年 三月
  • 2016 年 二月
  • 2016 年 一月
  • 2015 年 十二月
  • 2015 年 十一月
  • 2015 年 十月
  • 2015 年 九月
  • 2015 年 八月
  • 2015 年 七月
  • 2015 年 六月
  • 2015 年 五月
  • 2014 年 四月
  • 2014 年 三月
  • 2014 年 一月
  • 2013 年 六月
  • 2013 年 五月
  • 2013 年 四月
  • 2013 年 三月
  • 2013 年 二月
  • 2013 年 一月
  • 2012 年 十二月
  • 2012 年 十一月
  • 2012 年 十月
  • 2012 年 九月
  • 2012 年 八月
  • 2012 年 七月
本站以 WordPress 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