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12─心、心性是什麼模樣?

◎釋悟因

心、心性是什麼模樣?中國古代有性善論、性惡論,對「心」的認知好像認為它有一個本質。在禪宗的說法,「心」,無形無相、遇緣即現,沒有預藏著什麼東西,不是非怎麼樣不可。

可,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有慈柔的心,有的人有狂暴的心?這些顯現出來的突然暴怒,好像狂風暴雨,又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呢?而有些人無論遇到怎樣惡劣的情境也不會生起暴怒。

狂暴、粗暴的人誰見了都想躲得遠遠的,人際觀感不佳,破壞名聲也影響工作。怎麼改掉這習性呢?這是因為他本身有這樣的因子,就像木柴容易著火一樣。

「無眼不見色,不覺不知,從不覺不知無有合」,「合」就是「觸」,「無有合」就是沒有接觸。「無有合無有苦樂,無有苦樂便不生恩愛,無恩愛不生貪欲」,這部分講的都是在說「苦的還滅」。

我常常跟居士說,一家人相處在一起,彼此相互要求,常常吵來吵去,如果不住一起就吵不起來了。你會無事跑到美國去跟人家吵架嗎?不會。那些美國人跟你什麼關係?

有時候兩夫妻很會吵,把他們分開,一個住中國大陸,一個住台灣,還吵得起來嗎?沒什麼好吵的了。時間久了彼此慢慢疏遠,情境轉換對彼此的認知也產生距離感,時間、空間的隔離是很好的療癒。

這是什麼道理?去掉相互摩擦的因緣,緣散掉了,後面的苦樂、恩愛、貪欲就無從生起。這就是佛法所說「的無生」,也就是不生。

十二因緣在「觸」這個環節,是極其重要的關鍵,讓它們「無有合」,沒有接觸,十二因緣的鎖鏈就斷了。

所以,心或心性是什麼模樣?《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你想把心畫成什麼模樣就可以畫成什麼模樣。當然,這功夫需要修練,不是一蹴可成。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影片VIDEO_TS(第10片光碟)VTS_03_01-18:20-19:50。

學佛要如何修「忍」?

146_class_cover

「忍」的意思是「接受」、「相信」,而你「相信」什麼?
我們常說自己是信仰佛教,但一定要回過頭來問自己:「我到底信仰佛教的什麼?」不論是去尋師訪道或遊方參學,經歷過什麼樣的修學歷程,你回過頭來看自己時會說:「啊!原來如此啊!我就是這個樣子。」「它是什麼樣子?」「就是那個樣子。」「那個樣子」無法言說,只能體會。那麼,這是否已脫出輪迴了呢?我不曉得,但只有一個確定的情況是:你確信了自己到底信仰了什麼。

在佛經中提到三種「忍」,有對事相的安忍與對道理的安忍。
第一個「忍」是「生忍」,例如我們在接受他人的供養時,不生起憍慢,在他人對我們瞋罵傷害中,不生起怨恨。這是從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歷練中,能自我提升的一種智慧。

第二個是「法忍」,即對於寒冷、炎熱、風雨、飢渴等情況感到惱害時,能夠安忍,不生起瞋恚或憂愁,這是對外在環境的安忍。我們經常就是在這些事相上打轉,無法安忍而造成許多煩惱。

第三個「忍」是「無生法忍」,這是對道理的安忍。「無生法」是指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無生法」就是指把心安住於法不生滅的道理上,這是菩薩的境界。

早期我去看廣欽老和尚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句話他一定問:「你從哪裡來?」我回答說:「我從台北來。」他沒有再接說下一句。
第二次去,他又再問:「你從哪裡來?」我仍然回答:「我從台北來。」
這是世俗的語言,如果還要再問,就是問:「台北之前,你又從哪裡來?」
老和尚一直在問:「你從哪裡來?」第二次去這樣問,第三次又這樣問時,我開始自問:「我從哪裡來?我確實從哪裡來?」
但是,「我從哪裡來?」這是指「前一刻我從哪裡來?」還是「此刻我從哪裡來?」可是此刻從未停留下來啊!什麼時候停留呢?《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不可得?因為過去、現在、未來的每一個剎那都遷流不住,當你說「當下」時,已經又到了下一個剎那,現在早已成為了過去。

我們明明就在無常裡,所以,你的佛性、自性一直就在無常的時間流裡,在變動的環境流裡,在遷流的因緣法裡,一幕接一幕不斷地出現,你要抓取什麼?可以停留久一點嗎?一刻都不停留的。「忍」就是陪著你成長的、認識的一個過程,它是一個背景而已,是一種肯定,也是讓自己去承擔、接受這些過程,也看到自己的心境。所以,首先是要「看清楚」,完全地進入這樣的心境。

中國的禪法是從「無」入道。什麼是「無」呢?「無」就是「無」,我們修行了半天有修出什麼來嗎?我們空著手從媽媽的肚子來到世間,長大以後,好像接觸了很多人,也擁有了很多的東西。我們有時拿起照片來看,「這是過去我班上的同學」、「這個我還曾經跟他吵過架」……,結果這些都變成背景的影子。

所以,從「無」入道,「道」在哪裡?還是「無」。最後你要走的時候,無論建立了多少功勞、功業、功德,全部都要放下,這個就是「忍」。

我們在看無常時,其實要證的是「無生法」,要了悟的是法原來不生不滅。要怎麼修呢?就是隨時都回到當下,修一個「忍」字,從對「無常」的觀察裡,徹底認知空、實相的真理而安住,這就是修「無生法忍」。在此的「忍」就是指「確認」、「確知」。

「無生法忍」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呢?還是我們現世當下就可以修呢?當然當下就可以修,這就是「禪修」。

◎節錄整理:釋悟因,〈修行的開始——信與忍〉,《香光莊嚴》,135期(民108年12月),頁32-33。

【歲末感恩茶會】慈悲與智慧 相伴2021年

歲末寒冬是感恩的時刻,紫竹林精舍於12月25日舉辦「走過疫情的慈悲與智慧」感恩茶會,感謝長期以來護持1289三寶地的發心大德與志工幹部,近一百三十位的護法參加盛會。

特邀南部知名的哲夫二胡樂團,為茶會華麗開場。精湛的二胡演奏、高超的笛子獨奏,加上團長蔡豐吉老師幽默妙語的主持,立即讓全場歡樂達到最高點。會中「護法交流暨茶會」是人與茶食饗宴,共享著好茶、咖啡與精緻的點心,融入喜樂溫馨氛圍中,彼此交流護法的歡喜。

在1289三寶地募款的過程中,來自臺中的蔡精賢居士無償提供一批珠寶讓精舍義賣,所得全數捐出護持。蔡居士以「發好願做好事」為題,分享他生命的故事。他有智慧的太太發願「捐款要比存款多」,讓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開起精緻素食餐廳,推廣健康好吃的素食,趨向為自在慈悲茹素的菩薩行者。蔡居士幽默的言詞、傳神的肢體,讓全場會眾在笑聲中有體悟,在讚嘆中有決心,更加堅定護持道場的信念。

透過莊嚴隆重的點燈儀式,為2021年歲末畫下圓滿句點,點亮新年「光在心自在」的心燈。法師帶領大眾點燈,傳承慈悲與智慧的燈,願人人都做一個提燈照路的引路人。並致贈每一位護法居士,精美幸福皂及香光法寶,祝福人人吉祥、家家平安、喜樂自在、幸福滿滿。

2021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讓大家內在、外在都有許多動盪,在病毒前人人都平等,人人也都脆弱。然而,護法大德護持正法的道心不曾停歇,因著慈悲與智慧,讓我們相伴走過疫情,這是1289三寶地最堅實、穩固的護法力量,無盡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