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31─如何可以見到佛陀?

◎釋悟因

《那先比丘經》有一句話「見佛經戒,如見佛無異」(1),佛陀確實出現在人間,我們看著佛陀所講的經典,學習他所教導的戒律,「如見佛無異」,當時佛陀是這麼說、這麼教,弟子們就把佛陀所說、所教記錄下來,我們讀佛陀的這些經戒,就像看到佛陀一樣。

「佛陀所說經道甚深快」,佛陀所說的經典、道理很是深奧,也很明確,他說人生是苦,因何有苦?在於人有欲望,如果想要滅苦,就得把這些欲望看清楚,看它們是怎樣累積、怎樣燃燒成灰,這就是無常無我的世間。「人知佛經戒已,後便轉相教」,人們聽了佛陀的經典戒律,就輾轉相教,相互傳誦。

「用是故,我知為無有能勝佛者」,人們這樣不斷地傳誦佛陀的經與戒,也解決了人們對於人生的困惑、深得受用,因此,我相信沒有比佛陀更殊勝的聖人。

「見佛經戒」,不如說,經典、戒律是佛陀所留下來的遺產。佛教的三藏,經藏、律藏、論藏,而經典與戒律,是佛陀入滅那一年的夏天,由大迦葉召集五百阿羅漢弟子結集而成。

常常說「以戒為師」,其實完整的說應該是「以佛陀的法與戒律為師」佛陀所講的經典與戒律,是佛陀教導弟子的兩大核心要項。

佛陀的「法」教導緣起支性,這是義理系統;「戒律」教導聖道支性,正見、正思惟等八支聖道(2),這是踐行系統。

佛陀說「緣起甚深」,怎麼個深呢?一般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講的是種子、基因,而佛法更重視「緣」,也就是基因的成長條件。例如一粒種子放在抽屜裡是不能發芽的,種子要放在土壤裡,也需要適當的陽光、溫度、水份,以及空間距離、時間的培養,因緣和合才能長成。

就像「放生」,說是可以修福,結果把海水魚放在淡水裡,魚就養不活了。這是沒有緣起正見,把魚「放死」造就殺業,修福也修不成。

「如見佛無異」,好像看到了佛陀,為什麼可以見到佛陀呢?因為佛陀所說教法可以讓眾生解脫,理解「緣起」,再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而解脫的根據,就是真正的見到佛陀所講的「經典」與「戒律」。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2_01-05:37-13:55。

(1)「見佛經戒,如見佛無異」,出自大正藏,CBETA,T32,no. 1670B,頁715。
(2)八支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