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的佛教典故(一) 鸚鵡子供養盲父母

「鸚鵡」的佛教典故(一) 鸚鵡子供養盲父母
◎釋見晉

雪山中一隻小鸚鵡,每天辛苦覓食所摘取的好菓,都歡歡喜喜地先奉養眼盲的鸚鵡父母,剩下的才自己食用。

1060813---當時,一處田地的主人初播種時,心中發了善願:「我在這塊田地所種植的稻穀,收成後不但讓自己及家人食用,還願與眾生共同分享!」
稻苗在田主的辛苦耕耘下,逐漸長大、結穗。聰慧的小鸚鵡感受到田主施捨之心,於是放心地常在這兒採取稻穀,帶回巢中供養父母。

然而有一回,田主按巡著一行行結穀的稻子走過,望著秀麗的稻浪隨風搖曳。突然間,他發現蟲子、鳥兒們啄斷的穀穗處,一片狼藉的苗稼映入眼簾!看著自己辛勞耕耘的稻作散斷一地,即使只是一小部分,田主仍感到不捨。他心生懊惱,在瞋恚的驅使下,竟設下羅網圍補蟲鳥們。後來,便捕得這經常前來的小鸚鵡。

被捕獲的小鸚鵡對田主說:
「您最初播種時曾發了好心,願意不吝惜的布施稻穀予眾生,由是我才敢前來採取這有主的稻穀。然而如今您為何卻又反悔,布下羅網來圍捕我呢?
「田地 猶如母親,常令萬物生長茁壯;
「種子 猶如父親,能使物種代代相繼續;
「實語 猶如孩子,是值得加以珍惜愛護的;
「田主 猶田地的國王,有自在支配的權力。」

聽完這一席話,田主的瞋怒平息,轉為歡喜,他詢問:「你取走這兒的稻穀,是為了帶給誰呢?」

小鸚鵡回答:「家中的盲父盲母,已經沒有獨自覓食的能力,我取走稻穀,正是為了奉養雙親。如今,巢中著急的父母,一定正癡望著我的歸去呢!」

田主被小鸚鵡的孝行感動著,也對小鸚鵡所言,心中歡喜。他不但重新提起布施的善念,隨喜的心量更是倍增廣大,於是對小鸚鵡說:「聽了你的話,我的收穫實在太大了!自今已後,請你就安心在我這田中取用稻穀吧!請勿再有任何的疑惑或為難了!」

佛陀在《雜寶藏經》說:「有二種值得稱許的正確行為,一是能供養父母,二是對父母作種種善行。」《增壹阿含經》中,佛陀告諸比丘:「有二法與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云何為二法?供養父母…若復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施此二人獲大功德,受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是故,諸比丘,常念孝順供養父母。」

父母猶如菩薩,是最勝福田啊!

——–經典——–
佛…言:
「有二正行…云何為二?
「一者、供養父母。
「二者、於父母所,作眾善行。」

鸚鵡子言:
「田主先有好心,施物無悋,
由是之故,故我敢來,採取稻穀。
如何今者而見網捕?
「且田者如母,種子如父,實語如子,
田主如王,擁護由己。」
–《雜寶藏經》卷1 (CBETA, T04, no. 203, p. 449a3-25)

解夏請法

解夏請法
◎香光尼眾佛學院 報導

 106年結夏安居,將於9月5日圓滿。106年8月11日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率徒眾一行8人,前往台中南普陀寺,向依止阿闍黎宗興長老解夏請法,並禮謝長老慈悲成就結夏安居。

 會中,老和尚提攜大眾要真切用功,道業才會增長,才能讓道念勝過煩惱念,很多問題才能得到解決。老和尚開示佛法深如大海,不是凡夫智慧所能了解,因此勉勵大家,要依教奉行,按部就班熏習實修,體會深如大海的佛法精髓。
(圖文摘自 香光尼眾佛學院FB)
1060811-1
1060811-2
1060811-3
—————————-
香光尼眾佛學院 http://hkbi.gay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