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佛法,正見很重要,要如何建立正見呢?

在佛法的修學中,建立正見為首要。無論是修止、修觀或修持任何法門,首先要建立正確的知見,正確的見解是踐行佛法的前導,而正觀緣起是建立正見的第一步。

什麼是緣起?「緣起」是佛陀教義的核心思想。是理論,也是實踐的根據。「因緣偈」簡明地揭示了緣起法:「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世間所有的存在或萬象,都從眾緣和合而生,這些存在或萬象,也因著眾緣的散盡而消失,這就是佛陀所揭示的,世間的生起與還滅的道理。有此故彼,有主因、助緣,有相互為因、相互為緣的因緣聚合起滅。

緣起,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在時間流裡,一個剎那接著一個剎那,每一個現在的剎那,也接著過去和未來的剎那。生命流即是如此,當下的心念、當下的因緣,成就了不同的身口意行為、作為和制度……,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來。凡事都有因有果,而因果之間還有緣的介入。

了解緣起,深信因果,這是建立正見的首要。佛學佛法,要時時留意當下,看看自己的心念,造作了什麼因緣。現今得能聽聞佛法、修學佛法,是自他積聚眾多的因緣善果而成。但這也是無常法,唯有珍惜增上因緣,使其從種子到成熟至解脫,如此才不虛遇此因緣!

070_class_cover

◎節錄整理自《香光莊嚴》第91期 <春風化雨>單元:「佛法的踐行」

《那先比丘經》釋36──什麼是「覺」?

◎釋悟因

佛陀成道之後,一些外道看到佛陀現身,大家見他的威儀舉止很是不平凡,紛紛猜測,這是天神或仙人來到人間。

有外道問佛陀:「你是天神嗎?」佛陀說:「不是。」

「不然,你是仙人嗎?」佛陀說:「也不是。我是『覺者』、『佛陀』。」

什麼是「佛」?就是「覺者」。佛教就從這個地方下手──「覺」,意思是人們修行是由「覺知」入手,而後進一步證入「覺悟」。

人有六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意,也叫六根,六種感官分別有六種覺知,色識、聲識、香識、味識、觸識、法識。眼色觸生受。我們是有感覺的。

但是,什麼是「覺」?你觸境生受,你有感覺,你知道;你因境生起喜歡不喜歡,你知道;受是剎那生、剎那滅,你知道;但你不忍、不捨、停留太久,你也知道。這些知道就是我們的「覺」。

那先比丘向彌蘭王提出修行人的自覺:「目所見死者(念身及萬物無常)」、「耳不樂好音」、「鼻不喜臭香」、「口不味苦甜」、「身不好細滑」、「心不喜愛欲」,於六根所生的感受,他知道,他不耽溺於這些覺受,他也知道。這就是「覺」。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之VTS_02_1之17:15-18:40

IQ 智慧增~愛上學習,go!

「小菩薩-就是我」、「心中有愛-人見人愛」、「三心加三力,6Q有創意」、……高雄紫竹林精舍第三屆6Q親子班師生之間愛的默契,既親切又貼切。 6Q包含IQ(智力商數)、EQ(情緒商數)、CQ(創意商數)、LQ(愛的商數) 、MQ(美德商數)、SQ(微笑商數)六項能力。2018年9月30日課程主題—「IQ 智慧增~愛上學習,go!」,透過志工老師的戲劇演出和精彩的影片剪輯,說明IQ就是智力商數也就是好學力。

「……天才不學習都變普通人,那我們普通人不學習就更慘了。快!我們一起去學新知識。」戲劇在「感嘆天才的方仲永因為沒有學習,而變成普通人」的遺憾中落幕。 反之,經濟弱勢的吳寶春,因著他的好學勤奮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成為台灣之光。影片中的情節讓家長和孩子們都看得目不轉睛,體會好學成為改變命運最重要的因素,好學成為決定高IQ的最佳途徑。

香光志願服務隊的志工老師於此單元課程,讓「愛上學習」深植於孩子們的心,並設計「I can~美詞覓覓尋」、「 I do~佳句對對碰」體驗活動,寓教於樂,在孩子們的心裡播下快樂學習種子。下次課程10/21(日)早上9點報到,親子共享「EQ好念轉」。

2018930IQ_180930_0019

2018930IQ_180930_0129

2018930IQ_180930_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