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可以了生死嗎?

【了生死要從「生」去著手】
修行人常說:「要把生死掛心頭,寫在眉宇之間,生死未了,大事未明,如喪考妣。」生死事大,生死未了是件比父母去世更令人悲傷的大事。然而,生死是自然界無法超越的界線,所謂「了生死」的「了」,指的是什麼呢?

「了生死」不是從「死」去著眼,而是從「生」去著手。意思是說,死不是終了。對這一輩子來說,死亡是終點站;從長遠看,還會有下一生,若未解脫,生命就會生生世世輪轉,無有停歇。因此,與其一直著眼於「死」,不如從「生」著手,找到解脫之道。

佛法告訴我們,未解脫的生命即是一種輪迴狀態。我們經歷輪迴時,並無人經過我們同意,而我們也從未準備好,就已經被生下來了,到現在還活著,下輩子仍然如此,這便是生命的輪迴。

面對人生,中國儒家教人「學而優則仕」,十年寒窗苦讀,以爭取功名利祿,金榜題名來揚名身後、榮宗耀祖。但佛家處理的是生死大事,人生是有限的,你應該優先處理最基礎、最根本的問題――了解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在生活中建立正確的修行知見,來面對這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學佛之後,要看清楚生、老、病、死的現象與過程,從中增上、改善自己的生命,佛陀的偉大就在這裡,他教我們如何修行,而能解決生命的最終問題。

【成為一位真實的禪修者】
記得我就讀三藏學院時,曾問過院長白公老人:「修行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院長回答:「可以息滅煩惱,可以了生脫死,更可以成佛作祖。」

我喜歡反向思考,接著就問院長:「那麼,有什麼事情是修行不能辦到的呢?」院長說:「衰老是自然現象,我們不能抗拒衰老;生病也是自然現象,我們無法避免疾病;死亡更是自然現象,我們不可能永遠不死。」

如果我們想要不經過衰老,可不可以?除了早夭者之外,所有的人都會歷經衰老。如果我們想要不生病,可以嗎?到目前為止,顯然沒有人不生病。儘管衰老與生病是自然現象,可是人既不服老,也不想生病,試圖透過許多人工科技,想把時光留住,想控制疾病,期望永遠不要生滅。

然而,人的呼吸終有一刻會停止,是什麼時候呢?就是死亡之時。我們或許覺得,現代醫學、科技發達,人的壽命不是延長了嗎?但是無論人類文明如何進步,人的平均壽命再怎麼延長,生、老、病、死卻是生命必經的過程,無人可以倖免。

所以,禪修還是要回到佛法的核心――苦、集、滅、道四諦,回到佛陀根本的教法,從體認身心的變化開始,而體認身心的變化,就須從觀呼吸下手。這已經不是漢傳、南傳、藏傳哪一個佛教傳統的問題,而是共同要面對、解決的問題。

禪修便是引導人直接進入與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事,你不能不關心它。當你真實進入禪修,成為一個禪修者,你看待生命問題的眼光與深度,自然便會有所不同了。

◎資料來源:釋悟因,〈禪修可以了生死嗎?〉,《香光莊嚴》128,民106年,頁13-14。

080_class_cover

《那先比丘經》釋46──斜張橋

◎釋悟因

最近有一位居士跟我講了一個故事,非常好聽。

這位居士對國家社會非常的熱情,他說臺灣現在做了很多「斜張橋」,橋建好以後,有一次一群環保人士看到橋頭的橋墩,攤著很多鳥兒的屍體,是很大隻的候鳥。他們就跟政府反應說,就是造了這個斜張橋,候鳥飛不過撞上了,撞死在橋墩前面的這邊。

有人向上反應,就有人去調查。調查人員在調查的時候,爬到斜張橋的上方,發現上面還有很多死的鳥兒,卡在斜張橋的纜線上和橋墩上。

這位居士聽到這樣的訊息覺得非常好奇,怎麼這麼多枉死的鳥兒?

調查人員就守候在斜張橋附近,白天觀察、晚上觀察,觀察了好幾個月。

經過數個月的觀察,調查人員終於發現原因了,那些鳥為什麼會死在那邊?有的掉在地上,有的吊在纜線上?原來在那斜張橋附近有一隻很大的老鷹,牠躲在附近的樹梢,只要候鳥飛過,牠就撲出來抓,抓了以後牠還會藏起來慢慢吃。

政府這邊的工程人員聽了也說,老鷹是白天的飛鳥,牠們出來找食物也是白天,不是晚上,所以他們也曾經晚上躲起來,看那老鷹怎麼做。

候鳥是群性動物,候鳥群體要起飛的時候,大都在天還沒亮就開始飛,飛到天黑就會休息。這一隻老鷹本來是白天覓食,結果,現在轉為夜間部,只要候鳥要飛過去的時候,牠就行動,但牠不是抓前面的,而是抓後面比較落單的那幾隻。抓了之後還藏起來慢慢吃點心。

候鳥本來是群體行動,而且有老大在帶,所以後面少幾隻不太有感覺。候鳥飛行,也不是只有一群、兩群。於是只要有候鳥飛過,老鷹就有得吃。

就這樣,候鳥的屍體就繼續地掉。

這位調查人員連續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就寫PAPER到國外發表,也得到很高的獎金,他的文中提到,老鷹本來是白天工作,由於覓食的需求,轉成夜間行動。

這老鷹怎麼這麼聰明,在不同的環境,為了取得食物,牠自動調整!這叫造業。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VTS_04_1之06:28-11:55。

香光佛學研讀班傳奇

時間過得真快,就讀紫竹林精舍三年佛學研讀班就這樣過去了,朋友看我不管颳風下雨,或是感冒發燒,都不肯請假休息,問我到底是何魅力把我深深吸引?

我據實以告,研讀班有三傳奇:

傳奇一、法水淨化:
三年的研讀班無條件、無保留地提供純淨的法水淨化我的心念,對我性格的調整、人際關係的改善、家庭氣氛的和諧,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想當初友人熱心地推薦我來念「佛學研讀班」,我自認多少已讀過一些佛學書,不知天高地厚地要求從中級班開始,直到上課後才發現,連「問訊」、「頂禮」這些基本的行儀都不會,實在令人見笑。

這裡沒有速成,不能跳級,循序漸進,就像水流一滴一滴綿密不斷,才能洗去陳年的汙垢。

傳奇二、自剝洋蔥:
我要說的是「寫作業」這件事,每週上完課必須交一份作業,看似功課壓力,卻收穫無窮。寫作業不但可以把課堂上聽到的再重新思考整理,更重要的是把當下所見、所想、所做寫出來自省,而師父的指正,恰是剝洋蔥的最高指導原則。

譬如作業裡,我自以為很有理的指出別人的缺點,法師卻很有技巧的批閱:「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學佛的人,若能將別人不理想的地方,用來返照自己,這樣對自己才有幫助。」這真是當頭棒喝!

再如:我在作業上談到佛法的「因、緣、果法則」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對過去的驕傲與盛氣凌人感到慚愧。法師提點我:「佛法的事,要實行實做,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騙得了自己,騙不了因果。」

不流淚的剝洋蔥,讓我三年來從沒遲交、漏交任何一篇作業。

傳奇三、解行並重:
很多人跟我一樣偏重聽經聞法的趣入,對共修、拜懺,培福這些活動較為疏離,而我的實際體驗是:若沒參加拜懺,哪裡知道懺本裡的慈悲大愛?若沒參與「知賓組」的工作,哪能體會笑臉相迎的真誠可貴;若沒參加「交通組」的培福,哪能了解精舍辦大型活動時鄰居的受擾情況,因而更能理解他們的埋怨?若沒參加「文書組」的工作,哪裡知道每一盞「光明燈」上面的姓名、住址、祈求、那些又細又端正的字,是一面念著「阿彌陀佛」的聖號,一面用十分虔誠祝福的心寫上去的……。課堂上講布施,講持戒,講忍辱,講修行,這些都是名相,這名相必須要以行門的功課來體驗,與培福的工作來實踐,才會在生命中生根。

你也想要一段傳奇體驗嗎?請跟我來!

~~ 黃居士 分享於民國79年10月 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研讀班 畢結業典禮

080_news_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