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清淨本性

1080426

十善眾行本,無著不可染,修一得成一,不退度無極。世人懷慳貪,永處於幽冥,導該無量法,學習度無極。

~《菩薩瓔珞經》卷第七~

◎度無極:「到彼岸」之義。
持守五戒十善,能讓我們從黑暗、煩惱的此岸到達清淨、光明的彼岸。

安慧學苑「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第三期課程圓滿

安慧學苑「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開辦至今已圓滿三期課程,參與第三期課程的小朋友計有25位,第四期即將於5月17日開課。本課程的開辦,乃有感於專注力訓練、靜心練習,是學業教育以及品德教育最根本而重要的一環。故安慧學苑教育事務基金會自107年起開辦「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由香光尼僧團全國專注力教師研習營執行長蔡美玲校長負責統籌設計教學課程。

本課程師資,是由一群關心兒童教育的老師們所組成。秉持陪伴小朋友成長的理念,加入「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的師資行列。而專注力開發課程內容,是透過閱讀、桌遊、運動、繪畫、音樂、飲食、聽力訓練、數學邏輯推理、靜坐數息等各種媒介活動方式,培育小朋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專注力。此外,讓小朋友學習心安靜的能力,培養覺察力、專注力,增強學習上的理解力、記憶力的持久性及情緒上的穩定度,以提高學習的成效,能更有自信。

4月19日是第三期課程圓滿日,特別邀請家長觀摩小朋友的學習。透過「影片回顧」、「默契遊戲」、「視知覺訓練」、「聽課分辨力訓練」等專注力訓練課程,讓家長實際體驗課程與專注力的關係及如何當下專注學習。同時,也舉辦「專注力達人:舒爾特方格競賽」,更是精彩。由所有與會家長、老師擔任裁判,參賽者分低、中、高年級三組,並分三階段進行挑戰。賽中,有多位小朋友在30~40秒內完成項目,獲得優勝,並獲頒獎品與獎狀,以茲鼓勵。在親師生的合作互動下,共同完成這次「專注力」學習與體驗,增加孩子們學習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幸福洋溢,快樂滿滿。

最後,在安慧學苑監院正法師的頒獎與祝福下,本期課程圓滿結束。與會家長莫不讚許專注力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希望課程能持續一直辦下去,讓更多小朋友和家長體驗專注力的益處。

1384342 1384402 13844221384452 137968

進階正念禪課程—「受念住」

紫竹林精舍進階正念禪課程,第二週主題「受念住」。我們的心常受「感受」困擾、影響,這是很正常的,身心無時無刻都有感受,只是明顯、不明顯,舒服、不舒服的差別而已。

感受是最真實的自己,我們的心一直受到「感受」的影響。修受念住,不是要消滅或去除不舒服的感受,而是要修練我們的心能夠面對任何的感受,超越它,而不受其影響。煩惱與痛苦,來自於我們對感受的執取,所以受念住對感受的觀察很重要,觀察感受它是如何產生,如何滅去。

感受因觸而生,六根與六塵接觸產生感受,是種緣起法,因緣生因緣滅,感受不會一直存在。我們要修練觀察感受真實相的智慧,觀受如水上泡,會升起與消滅,無法控制。因此,會放下對感受的執取,就不會有煩惱的產生,這是我們修持受念住的目標。遇苦受產生排斥、遇樂受會有慾求貪愛,是凡夫的習性反應。對苦受我們可以選擇接受它、正念的覺察它,苦受是會過去的。執著感受是真實的,會陷入痛苦中,切斷感受,即斷了輪迴的鎖鏈。

往往事情過去了,我們一直回想,受困不自覺,甚至記恨一輩子。別人加諸的痛苦是第一箭,此時要能覺察它,注意力回到自己身心,覺知不舒服的受,不受第二箭。修受念住三部曲:(1)覺知感受。(2)接受感受。(3)不執著感受,不受第二箭。

感受很主觀,是自己的反應,非一直存在。我們卻誤以為感受是真實的,一直存在,其實它是無常變化、是會消失的。改變想法、觀點,即會改變感受。放下期待、放下我執,每個人要為自己感受負責,就不會責怪別人。

樂受會產生貪愛,要如實知,覺察它、剎車;苦受會產生排斥,也要覺察,才能剎車。生活中如何練習受念住?不管遇到任何事,專注在身體的感受,感覺有何感受,然後依修受念住三部曲,每天練習。

心靈的快樂,藏在正念裡;願大眾享有正念、美心,每天皆吉祥!

1080319_190417_0003 1080319_190417_0005

《那先比丘經》釋48──遇見未來的自己

◎釋悟因

我們在社會付出奉獻,培養能力也培養福德,同時持戒、心生歡喜,增長身心平穩,這,就是修行。

我們都很想知道,下一輩子自己會是什麼樣?其實,未來的自己,我們是可以預見的,你可以遇見未來的自己!

就在這一生,當你專注地投入生命的每一時每一刻,你看到自己付出當下的回饋,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精進,你看到自己生命力的湧現!

當然,在這些時間流裡,你也看到世間無常!

你真正地歡喜自己走在學佛的路上,你心下明白,這條路你走對了。這一刻你的所見就是你即將走向的未來。你遇見了未來的自己!

在紅塵滾滾的生命流,我們看到無常、苦、空的原理。且說這個色身吧,在生生世世的輪迴裡,身體會長成什麼樣子?是有一個特殊不變的身形嗎?不是。

前業跟後業,前念跟後念,它們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流著,生命流所流經的大地、途中所遇見的風景、人物,構成了我們體質的一部分,而你的參與所造就的業行,逐漸地在眼前鋪設了遠景,遠方的生命圖像,帶動著你往前追尋。

這一股湧動的生命力是存在的。有一個固定的形相嗎?沒有。真正支持你的是這一股力量。

這一股動能一直存在著,也一直在轉動著,它也受到週遭所遇境界的牽引。有相吸的引力,也有相斥的排他力,你攝取了你所需相應的物質,也攝取了滋養你的精神能量。

佛家說「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在生命大河的河岸,你徜徉在廣裘的綠野平疇裡,你仰觀山河浮雲,俯看長江大川,佇足凝望,你終將照見、遇見未來的自己。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VTS_04_1之12:5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