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一夏兒童營 培養正向生命態度

香光寺「開心一夏」兒童營15至16日登場,參加的兒童透過營隊活動學習英語、泡茶、聽故事,種下愛與關懷的種子。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期勉兒童們學習團隊合作,惜福感恩,心存善念,開心學習,度過一個快樂難忘的暑假。

因疫情睽違兩年的「開心一夏」兒童營,今年以知、情、意的精神為主軸,透過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培養兒童開闊的胸懷、察覺自我情緒、學習團隊合作,開啟慈悲、自信、快樂的密碼,並藉由親近三寶,啟發孩子們的善根,培養正向的生命態度。

悟因法師表示,今年營隊活動課程很多元,特別邀請國中英語老師規劃,將英語融合餐桌禮儀,讓小朋友認識不同國家餐桌禮儀,能以英語說出用餐單字及簡單物品,透過「溜英語」對話練習,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小菩薩。

有鑑於3C產品氾濫,造成孩子不專心、容易躁動,因此營隊特別安排泡茶品茗活動,除了由茶師介紹歷代茶文化、台灣特色茶、茶席、茶具之外,也教導孩子們泡茶、奉茶,透過靜心「品一杯開心的茶」,安定身心,做一個彬彬有禮的小菩薩。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生命的意義,課程中透過欣賞「人的一生」影片,以及講述「三棵小樹」、「法蘭克駱駝腳」、「黑白寶珠」、「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等故事,引導孩子們心存善念,「困難」就是「考驗」,不畏困難,生命才有意義。

營隊也安排「和佛陀玩遊戲」引導孩童學習佛陀的智慧;傳授「香光功夫」引導孩童說好話、做好事、謙虛、讚美他人、慈悲、和氣等美德,並透過100分鐘的「遊戲跑跳碰」闖關活動,學習團隊合作的默契。

香光寺監院見臻法師在結營時,引述悟因法師的話:「在每一個時空裡,我們都在創造獨特的自己」,希望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裡,活出不一樣的生命,也希望每個孩童在這裡撒下愛心的種子、撒下互相關懷的種子,增長慈悲心與自信心,創造出獨特的自己。
20230715-01 20230715-02 20230715-03 20230715-04 20230715-05 20230715-06

培養謙遜的涵養

184_class_cover
修行時最怕生起修行人的驕傲,自以為已得功夫,別人都在忙修瞎練,因此會變得很不合群。好比說,禪修時感到身心非常愉悅,便以為自己已經修到色界的第四禪,但是實際上還在欲界。有時,別人看持戒的人會覺得他們很奇怪,不持戒還好,持戒以後言行就變得奇怪;有的禪修者也是如此,常擺個莫測高深的姿態,盡講如何放光、如何感應等等。但是你放光跟我禪修有什麼關係呢?那都只是妄想而已。

修行不僅要修自己,還要記得「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在學佛的過程很怕過度膨脹,不知道別人在哪裡,又很喜歡別人去溫暖他,可是他連分一點點關心在別人身上都談不上。

大乘佛法的菩薩道在修智慧與慈悲,但是智慧、慈悲的背後,需要多一點耐心與方便。為什麼說修行者要行菩薩道、修菩薩行?因為你要把自己的境界放下來,回到眾生身上。如果你的境界確實很高,那麼可不可以放下來,你所講的讓我能聽懂,讓芸芸眾生聽得懂,這是需要的。再怎麼聰明、有智慧,還是要能為眾生所用,這是要練習的。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34期《微言說禪 悟因法師說禪(三)》專欄<禪的經偈>:「3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那先比丘經》釋150─記憶與重生

◎釋悟因

生命的歷程是一直往前走的嗎?是。但是,我們時常在做一件事:「回顧」,回憶過往。「回憶」,是人的特性之一,由於時不時地瀏覽過去,生命才顯得完整。一旦記憶能力喪失,失去標記,生命就好像突然坍塌,甚至會讓他找不到自己。

記憶是如此重要,不過,你時不時地翻找自己的影像,翻找著八識田中留下的影子是為了什麼呢?有人能夠說出其中的所以然嗎?

就像稻子,從種子到發芽、抽枝、長葉、結穗,每一個階段都是實實在在的「有」,只是這其中存在一個現象:「時間」。時間像沙漏不斷地滑過,所有的歷程在現在的一剎時,過去的就不復存在;就如發葉時芽沒了,結穗時種子沒了,不斷地生而又滅、滅而又生,是這樣一個生滅不斷的過程。

就像這樣,生命只是一個生滅不斷的過程,不必一定看到結果;在不斷地生滅之中,坍塌是必然,只是我們一直透過記憶把它們串聯。

當一個人處在「失憶」的狀況,你會覺得生命好像斷裂了。其實,如果你失去過往的記憶,你還是可以往前走,只是失去了過往的參考點,必須重新探索。

生命還很長,你怎麼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我來舉一個例子。

世界強國的美國,版圖很大,在美國往西部開發的時候,要建設很多鐵路、公路,這些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勞力群,很多中國人就到那裡賣苦力賺錢。中國人的習性,手上有錢就買土地、蓋房子,也不是一直在做苦力,有的就做起買賣,開雜貨店、餐館,逐漸聚集形成華人區。這是歷史,也是事實。

你接觸一個陌生的國度、一個全新的世界,那是種族、習性、文化差異很大的地方,可不得從頭學習嗎?為了生存,你打開觸角與新的人事物聯結,你有了新的活力,也找到生活的資源。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15:26-18:22。

《那先比丘經》釋149─我們的世界如何生成、消失?

◎釋悟因

生命是很奇妙的一個東西,當我們活著,認知裡總以為我們大多是面臨著大視野,例如社會發展、企業、志業抑或家國、世界等大事,然而,平心而論,我們每天醒著,大多數的時候只是直面現前的日常,眼見耳聞觸嗅味嚐等見聞覺知的芝麻小事,並且也總是在這些事件上糾結。

其實,我們是相當的活在當下,只是我們總遙想過去、未來,看到那個不喜歡的人事物,心裡就盤旋著怎麼把它忘掉,結果是越想忘掉卻記憶愈深、印象越鮮明,我們無時無刻都糾結在這些意識裡,如老象溺泥無法自拔,於是,佛陀所說世間無常、無我的實相就被遮掩到看不見。

「無常」、「無我」、「空」是佛陀的宇宙觀,也是宇宙的實相。「無常」是什麼意思?就是「留不住」、遷流不息,光是眼前的情境或事物,就讓我們忙得目不暇給,一會兒是眼睛在看,一會兒是耳朵在聽,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從來沒有停歇。

眼前猶如跑馬燈川流不息的光景,一會兒是這樣,一會兒是那樣,所有眼前你所見所聞的全都成了你以及你的世界!

你說你存在的這個世界是「有」還是「空」?你成功的時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你失敗的時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

你所有的經歷,過去、現在、未來,不論是快樂、不快樂的,都是你以及你的世界,即使「雙胞胎」有來自父母相同的基因,也生活在相同的環境裡,但雙胞胎的生命經歷未必見得相同。所謂一花一世界,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

所有這些都是「有」啊!為什麼佛教卻說是「空」呢?「空」是什麼意思?哪裡「空」了呢?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記得小時候,你與國小、國中的同學吵架,現在想來仍歷歷在目,這是「有」還是「空」?(眾答:有)當時的吵架現在還在不在?還有沒有?(眾答:不在、沒有了)是不在了,只是腦海裡仍留存著過去的印象。

你的世界對你而言確實是「有」,生命日新又新,所有的經歷、歷程會漸漸地倒退,形成你的記憶,成為生命裡成長的背景,並且一再的淡化、退去。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12:29–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