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礙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
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礙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
轉重令輕──悟因法師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五章 轉重令輕〉
「轉重令輕」。轉的是罪業果報,由重轉輕。其中的「轉」字,十分重要,轉的關鍵在「學習轉念」。
「轉重令輕」的含義,在要求自己用功修行,將重業慢慢減損、減損、減損。就如《阿含經》裡的鹽水譬喻:在水中加鹽,如果水少鹽多,根本不能喝;如果加入大量的水稀釋,鹽巴的比例由重轉輕,也就能入口了。這就是「轉重令輕」。惡業要「轉重令輕」;若是修持善業就要「轉輕令重」、「轉小為大」。
摘自:心安了,路就開了:讓《佛說四十二章經》成為你人生的指引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李昌周
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願一切眾生得無礙耳,普聞一切說法之音;
願一切眾生得無障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
願一切眾生得如來耳,一切聰達無所壅滯;
願一切眾生得清淨耳,不因耳處生分別心;
願一切眾生得無聾聵耳,令蒙昧識畢竟不生;
願一切眾生得遍法界耳,悉知一切諸佛法音;
願一切眾生得無礙耳,開悟一切無障礙法;
願一切眾生得無壞耳,善知諸論,無能壞者;
願一切眾生得普聞耳,廣大清淨,為諸耳王;
願一切眾生具足天耳及以佛耳。
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耳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悉獲得清淨耳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T10n0279_p0145a12-24
—————————-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白鎧源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悟因法師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佛遺教經》〈第四章 善惡並明〉
這段說的是「十戒」,也叫「十善」,是菩薩道的基礎。十善跟十惡以什麼為分水嶺?在這裡是以對「聖道」的順跟逆來判斷。聖道的「道」也叫「菩提」。「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譯,舊譯為「覺」或是「道」。菩薩全稱叫做「菩提薩埵」,就是大道心的眾生。順菩提聖道的,就是善;反之為不善。
聖人跟凡夫的分水嶺,就在於在十惡道還是十善道。常常聽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來早與來遲的差別,是因為行為影響力有一段潛伏的力道,潛伏期長或短,就會影響果報現形的遲或速。佛家說:「有業有報。」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如果做壞事,最受折磨的是自己,它像影子跟著你,無處可逃。推托一時,也不可能推托永遠。自己所做的,最後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
「善惡到頭終有報」,善當然有善報;惡也有惡報。善惡要怎麼轉?不要等業報來到,才想要轉,平常就應該多製造好因緣。多加進好的因緣、條件,果報的內容、受報的時間長短,也就跟著改變。這就是善惡並明。
身三、口四、意三的十事,又稱「十業」。「業」,行為。「業」從哪裡發生?從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觸對外境,於「觸」中生起感受、念頭、行動;然後「愛」、「取」,而成為或善或惡的輪轉。
我們天天都在觸境中輪轉。這轉動的核心,就是我們的心;觸境時,加進一些善法、善緣,心念慢慢就會轉。轉念使你明白:心是可以變化的,「心是空性的」。「空」不是沒有,不是無知。本然的心,只有覺照,像一片明鏡般透澈,不染不淨。
我們要用歡喜心、吉祥的語言來鼓勵自己。如果對方給我善的法、喜悅的法,自然十分歡喜;如果對方給我不善的語言、不善的法,就反觀映照,接受自己、原諒別人,不要再起反應。時時刻刻反思:「苦從哪裡來?」就能善惡並明,走向「覺悟」的菩提大道。
生命的光與熱──悟因法師
時:2014-0717香光兒童營幹訓第二天
事:大眾為悟師父慶生
大家送蛋糕為我慶生,我很高興。其實在佛門來說,生日是母難日,媽媽受災受難才把我生下來。我來到人間,第一個面對的是我媽媽的痛苦。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間,儘管佛法說「生是苦」,但是大家在一起吃蛋糕還是很高興的。這一路走來,我也是在父母親、整個社會的祝福、呵護之中長大。
今年我75歲,生命之路我個人很認真的走,面對的是你們的未來。
辦兒童營是非常有意義的,各位大哥哥大姐姐(大專青年),你們來這裡參加兒童營幹訓,陪著在你們後面的孩子長大,陪著他們成長,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在座的老師們,看著青春年少的你們,他們是充滿了希望。這位是老師,這位也是,這一桌都是老師,還有蔡長庚那裡去了?在照相。他是記者。他們對世間都充滿了熱情。
我們總有一天會消失。以我個人來說,我願意陪著法師們成長,佛教還是要有人來承擔傳播佛法的使命和責任。
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的,年紀大的人會在世界消失,但是生命的光與熱激勵我們要一手拉一手,一肩接一肩的傳承,讓生命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臺灣的社會是越來越少子化,最近又來一個粉塵暴,五百個年輕的生命受到燒燙傷,至今已經有七位過世。還有很多的人在垂死邊邊掙扎。傷患的照護,何只是五百個家庭要來承擔?這是社會力量的重挫。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充滿了希望。希望大家健康、平安。
面對遭受意外的人,我們付出關愛,但不是同情。而是要用我們對社會的付出,把這一份責任扛起來。每一個人都有這份生命的光與熱。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有服務的機會,有服務的能力,來面對你自己、面對社會。
在座還有一位同學是我們的楷範,他叫許智鈞。這位同學六年前家裡失火,父親為救子和祖母亡於火災現場,不久母親也過世,而他自己35%燒燙傷展開長期的復健。現在,他站在這裡,要來服務小朋友!這是在災難裡重生,以身說法、充滿熱情來服務別人的生命典範!(眾人鼓掌)
世間老病衰殘,誰都沒有辦法預料,那一天輪到我們自己。有的是生下來殘障,有的是老病的時候發生,有的是職業的傷害,有的是遇到意外,誰都有機會。誰都不知道誰會遇上?下一個輪到誰?
面對意外,我們要先讓自己堅強,而且鼓勵他們堅張。什麼叫教育?教育的基本核心還是在這個地方。這叫自覺的,會活、會服務,而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情。
我們要先讓自己堅強,而且鼓勵他們堅張。什麼叫教育?教育的基本核心還是在這個地方。這叫自覺的,會活、會服務,而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情。
今天辦兒童營,就是要把我們的經驗,以及真正需要學習的知識,來告訴參加兒童營的孩子們,以及你旁邊的人。
學著如何保護自己,學著如何活下去。我個人是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自己。我在家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把我照顧得很好。但是一個人怎麼可能一直在爸爸媽媽的羽翼之下、呵護之下?每個人都要活得很好,並且追尋自己的理想。
追尋理想是一回事,還要學習跟人家合作,而且有服務的熱情。這是生命的本然。要觸摸到你自己的生命,也觸摸到你身旁這些人的生命,每個人都是非常可貴的。
在兒童營,看起來是要大家付出,付出的背後也是我們的學習。大家聚在一堂,我真的非常的謝謝老師們。這麼大熱天,他們都放下自己的事務。付出,完全放下的快樂,我們自己會先嘗到那份甜美。
完全的撒開熱情,同時也注意安全。安全不是用說的,你自己要先會保護自己。然後你會照顧別人。這是人本來內在就具足的力量。
什麼是幸福?可以吃得下,與大夥一起發揮生命的光與熱,來奉獻自己服務別人,真的是很幸福。
增長善法──悟因法師
無論有沒有學佛,人在短暫的一生,一定要持戒,不生惡法,生起惡法有如負債,是虧欠;善法要使它增長。
從涵養德行到不負債之間有很大的工夫。最底限的要求是不去傷害、壓迫別人;受到人家好處,一定要報恩;對別人有一點兒好處,明白這是自己可以服務他人的福報,不在企求對方感謝。 摘自:心安了,路就開了:讓《佛說四十二章經》成為你人生的指引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陳卉蓁
功德的力量──自舫法師
佛陀在世時,座下有一位眼睛失明的比丘。有一天,他在縫衣服時,因為眼睛看不而針線脫落。
比丘大聲說:「有誰要修福德的,請來幫我穿針線!」這時佛陀剛好走到他的屋前,佛告訴比丘:「我是修福德的人,我來幫你穿針線!」
眼盲比丘聽出是佛陀的聲音,急忙起立披上袈裟,向佛頂禮,稟白佛陀:「佛陀!您的功德已經圓滿,為何還說要修福德呢?」
佛陀答說:「雖然,我的功德已經圓滿,但我深知功德的恩、功德的果報和功德的力量。也是由於修習種種功德,我才會在一切眾生中最為殊勝。因此,我很重視修習功德。」佛陀讚歎功德後,又為比丘說法。比丘聽法後得法眼淨。
其實,佛陀的功德已經圓滿,只是為了教化弟子而示現的。佛陀對弟子說:「我尚且都要修諸功德,你們怎麼能不修諸功德呢!」
白話自《大智度論》卷十(T25n1509_p0129a07-17)
神醫手給你敷慰--給八仙粉彩趴的傷患及家屬/自觀法師
[請一起誦念如下祈禱文:]
聞悲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灼傷的肌傷,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聞歎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悲苦的心靈,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聞怨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悲憤的心靈,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聞苦聲,起慈心,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清風徐徐,輕拂你深沈的哀傷,願你身心安穩舒暢。
(心中默想灼傷的傷痛,放送慈心:)
願所有在歡樂中遭遇不幸的人們, 獲得世間妙藥,並神醫手給你敷慰,
願慈心悲心浸潤你,充滿你的全身上下,身心舒暢。 願你早日康復。
神醫手給你敷慰--給八仙粉彩趴的傷患及家屬/自觀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