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香光尼僧團

漢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香光尼僧團
◎方丈 釋悟因


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
我於世尊前,諸來十方佛;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這是出自《妙法蓮華經》法師品、勸持品的偈頌,因頗能道盡修行人的悲願,於是將它合編成詩偈。在大眾集會時,法師們歡喜地吟誦,以「我是世尊的使者」自勉。願此生秉世尊的慈悲心宣揚佛智慧,使眾生身心安頓,趨向涅槃彼岸。B2-700

  「香光尼僧團」的成立,追溯到1980年(民國69年),悟因晉山香光寺創辦佛學院開始。當時一群來自社會不同領域且擁有高學歷的優秀青年進入佛門出家,其中包括多位原本是教育工作者。面對匯聚而來的人才,我曾深思:「她們進入佛門後,可以為佛教做什麼?為社會做什麼?他們是蛀米蟲嗎?佛教、佛學、佛法會再度被醜化嗎?這是需要檢核的。」因為我堅信唯有從事僧伽教育以養成健全僧格的宗教師,才能為佛法的正知正見弘傳,於是決定為取才、育才、養才、用才,而開辦佛學院,以為苗圃。如是伊始,日復一日……。

  早期,香光尼眾佛學院邀請大陸來臺灣的長老法師到院授課;後來,逐漸轉由自己培育授課師資。因此,僧團送法師到歐、美、英、日等國留學,當然本國亦有多人在學習佛教梵、巴、藏、漢、英、日等語文、禪修……,藉此增廣視野並拓展原有的人文學習領域。這些法師們學成歸國後,再回佛學院授課,投入佛教教育的行列。如今經佛學院培植的僧眾,畢業後,承擔著弘法志業,或回常住、或至各寺院領執、或至大學院校授課、或著作,這見證了佛教弘法人才的栽培,並非單一項目、單一類型即可轉動法輪工作。是以,宗教師要引領眾生、淨化社會人心,宜持「學不可已」的態度,在奉獻中隨時不斷地更新、充實自己的內在。若能如此,一切何嘗不是新的開始!

  香光尼僧團秉持佛教教育為志業,既為僧伽開辦佛學院;也為信眾開辦「佛學研讀班」,三十餘年來從未中輟,是香光尼僧團歷史最久的弘法活動。從創辦至今,我們透過教學的設計而自編教材,堅持要以正信教育推廣佛法。同時也藉由各種活動的參與、生活上的踐行,希望學員不再只是聽課讀經,而是以佛法美化人生,成為自己生命的真正參與者。杜威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誠不我欺!

  我們也從事佛教出版工作,除成立香光書鄉出版社,從事翻譯梵、巴、藏、英、日語的文獻外,也引進南北傳禪修法;另開辦《香光莊嚴》雜誌,從事圖書資訊等佛教文化工作。此外,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服務,進入社區、校園、輔育院、觀護所等從事弘化工作。走過近四十年,不敢自言對社會做了多少的貢獻。但是,我們一直以修道的團體來表現對人類、社會的關懷,為眾生耕心田。

  「香光尼僧團」,我一直定位它是漢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也是比丘尼教育取才、育才、養才、用才的團體。我常說:「香光尼僧團,是一個實驗性僧團。」因為我們用過去累積的經驗不斷實驗、改變、調整、修正。發展至今,它還在不斷地蛻變中。這一路走來,若問我滿意香光尼僧團的發展現況嗎?坦白而言,滿意是主觀的感受,也說明它已老化。僧團的發展必須如修行菩薩道一般,不斷精進、精進、再精進。

  至於未來在弘法路上如何發展,我們將依佛陀的啟示,堅定地當世尊的使者,與信眾攜手相依互助,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持續地完成佛法在世間的志業。讓佛法的智慧在體證踐行的每一階段,有學習的開始;也有服務奉獻的開始。佛法在世間不應只限於僧侶的寺院圍牆內,而應藉助僧信相互的支持,將它傳播到社會每一個角落,成為眾生心靈的歸宿,使社會更安和樂利。所謂身心安頓的涅槃景觀,應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和諧社會。和諧應在人間實踐、呈顯。

  這一路上,雖有諸多險阻、挑戰。但是,我們都坦然面對、勠力走過來。因為眾多護持的恩典,使我們永不退怠;也使「我是世尊使……」不斷地傳唱,於社會、國家、人間的每個角落。
摘自《誰在耕心田》
V1-700

【精緻蔬食diy】 滷烤麩彩椒

【精緻蔬食diy】 滷烤麩彩椒

食譜、煮食:蔡苓集 拍攝:蔡金珠

veg2-700材料:
生烤麩 一包
彩掓 (黃、紅椒中各一粒)
薑片 少許
辣椒 少許(依個人喜好)
香菇 50公克(泡軟切中片)

調味料:
油 2大匙
醬油 2大匙
素蠔油 2大匙
糖 1大匙
塩 酌量

【作法】
1、 生鮮烤麩切成適口大小,滾油炸過撈起備用。
2、 起油鍋,用熱油將薑、香菇爆香,加入醬油、素蠔油及糖(小火滾一下較香),放入炸好的烤麩,加入水(淹過烤麩即可),滷至收汁,起鍋備用。
3、 彩椒切小片,放入鍋內炒香。彩椒炒熟後,倒入滷好的烤麩中,加入適量的鹽,一起拌炒,即完成一道佳餚。

【說明】
滷烤麩彩椒這道美食,相當簡單。烤麩鬆軟Q彈,烤麩表面有很多氣孔,能充份吸收醬汁的味道,咬下去能嚐到甜甜鹹鹹的滋味,用來配粥、配飯都非常美味。

◎醬汁液
作法:醬油 (2碗)、素豪油 (2碗)、二砂糖(100克)、油(半碗)、水(半碗)

油熱後,放入醬油、素蠔油,滾後加糖,中小火慢滾(如麥芽糖泡泡狀),將水倒入,約再滾30秒即可關火,放涼後裝罐放冷凍。

平時準備一罐,不管是滷、炒飯、拌麵、做湯底、浸料、紅燒等等皆宜,這對廚房新手助益良多,可以省很多時間,非常好用,可說是煮食的秘密武器喔!
veg1

105年度 6Q親子班開營囉!

【活動報導】
105年度 6Q親子班開營囉!
◎紫竹林精舍 報導

 105/9/25 舉辦第一期6Q親子班開營典禮,首先由自晟法師致詞揭開序曲,以大殿觀音菩薩塑像身旁的一對童男童女—善財與龍女,勉勵小菩薩好學長智慧,全體老師們亦以創意表演與小菩薩們相見歡。

 典禮中,班歌「6Q快樂頌」帶動會場活絡有勁的氣氛,且透過3M post遊戲彼此認識夥伴;6Q小小劇場活潑演繹6Q精神,以貼近孩童世界;並學習行儀與靜坐;又經由環境巡禮及闖關活動,進一步體驗法華道場校園之美。

 同時,由吳秋蘭執行長與廖芳美園長向家長們,說明6Q親子班的發起因緣及課程特色,期落實家庭生活教育與人文心智教育,陪伴小菩薩們活潑自信地成長。

 最後,在小菩薩們及家長代表的分享感恩中,劃下圓滿,共同樂悠悠「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及生活有品味」的三品達人家庭。
摘自:紫竹林精舍FB
6Q

為偏鄉美華國小找英文教材

為偏鄉美華國小找英文教材
◎香光教育研發中心 報導

年青又關懷社會的心真令人感動,一個輕輕的邀請,沒想到卻得到滿滿的回應!


  幾個月前因想為偏鄉美華國小找可以用的英文教材,打電話給VoiceTube紅點子科技公司,洽詢是否適合不同英文程度小朋友的教材,及與偏鄉小學合作的計畫。他們說可以設計看看?並問我們的需求?我們就將美華國小學生缺乏英文教育資源和老師的困境告訴他們,同時說明他們也沒經費可請專人製作英文教育影帶。

  一個半月後,他們打電話來說:「已設計好一套小朋友可用的英文教材,且願意到美華示範教學。」這是多麼令人振奮、感動的訊息。

  所以,今天VoiceTube的詹執行長親自帶領四位年輕伙伴到美華國小示範。美華國小的小朋友和老師們都十分的開心,我們也很高興認識這些有愛心又認真的青年創業家們,也很感動、感謝他們願意為偏鄉小朋友付出。
摘自:香光教育研發中心FB
mh1200

老了,怎麼辦?

香光講堂 【香光答問集】

老了,怎麼辦?
問:醫藥與科技進步,壽命增長。老人如何管理添增的歲月?

〔面對與接受生理的退化〕

全世界的人口都在往高齡化邁進,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統計,2018年台灣將進入「高齡社會」,每7人就有一人65歲以上。

021_old350壽命增長了,但如何「防老」?沒有人知道。現代醫學發達,美容成了專科,年紀大了拉拉皮,打打胎盤素,又變得年輕貌美。但是器官老化不可逆轉,心肺功能逐漸退化,稍稍走路就氣喘吁吁,排泄功能變差,甚至來不及上廁所,這不是故意的,沒有人喜歡老,沒有人喜歡生病,沒有人會故意讓自己變成如此。有時要適度告訴家裡的晚輩,自己有這些麻煩。

老人教育,要教育的對象不只是老人,也得要讓年輕人學。讓年輕人知道:你的身邊有一位老人,他正面臨心理、生理的退化、調適。雖自身沒有經歷過,但是可以漸漸學習諒解、接納,學習與老人相處。

〔主動連結不成為孤島〕

年長者能夠獨立生活,子女就能夠放心的去做事業,照顧婚姻與核心家庭。有的老人很依賴、無助,有一篇文章描述了這個狀況:「我是一個孤獨的老人,先生不理我,孩子不理我,他們都離我而去,我在受一種求不得苦,時常悲從中來。」現在社會上這種現象非常多,陷在悲情中,憂心、被棄的傷感蜂擁而上,即使哭斷肝腸,生命仍然如是。

人生本來就是有苦,「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希望家人長相廝守是不可能的。現代拜科技之賜可以拉近距離,透過網路、視訊、電話,就可以溝通、見面。整個社會已是不同的結構,不同的組織,不同的思維。但網路通訊科技也非萬能,有些年長者不嫻熟網路,此時可尋求社會支持。有的送餐中心不只送營養飯包,也送來面對面的誠摯關懷。

如果實在無法克服依賴的需求,也不要讓自己變成生命的孤島。人生十之八九是作不得主的,但可以下決定,安排自己走向佛的人生觀—覺悟的人生觀。若覺得很孤單,無依無靠時,不要讓自己陷在悲苦的漩渦裡打轉,請走向佛菩薩,佛菩薩是我們終極的歸依處。佛菩薩從來沒有棄捨任一眾生,諸佛垂手接引眾生,眾生也要主動伸手接納。生存的力量得靠自己內在滋養、轉圜、再教育、再學習。

〔以宗教安頓身心〕

世間因緣生滅,沒有不變的永恆,終極的依靠只有佛、菩薩。憶佛、念佛,如母憶子,如子憶母,念念不離佛菩薩,當覺得需要的時候,佛菩薩時時刻刻貼近你身邊。古德說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不如說是把佛號念到貼在心上,貼到內心深處。最後走的時候,陪著你的,不是你的子女,是佛菩薩。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各種考驗,而且隨時都可能出現。不是榮華富貴或有錢有閒時才能夠念佛,貧窮、困苦、坎坷的時候更須要念佛。佛號憶念不忘,把身心交給佛菩薩,這才是重要的一件事。學佛是自己爭取來的,此生來人間走這麼一回,是要來用功的,不是要來生氣、生煩惱的。把人生看清楚,不就是那麼一回事!人生剎那,如過眼雲煙、黃粱一夢。曾幾何時,哪裡有多餘的心力擾攘不休?可以用功,該有多好!

◎節錄整理自《香光莊嚴》第90 期《潮音永輝:高山仰止》< 老了,怎麼辦?高齡化社會互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