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安慧學苑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總回向圓滿

111年安慧學苑盂蘭盆報恩法會,自7月29日(農曆7月1日開始)至8月7日大蒙山總回向圓滿。本次法會最大的特色是實體道場禮懺,並透過直播提供線上共修。

召請首日由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開示勉勵大家:讓自己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也讓別人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在無常的世界中,期勉大家藉由法會共修圓滿一部梁皇懺,更由禮拜懺悔當下,生起感恩回向之心。

在每卷禮懺的開始,皆由香光尼僧團的法師分別開示每卷大意及如何藉由禮懺當下用功,法師們開示的主題有:懺悔是改變命運的開始、發菩提心、為自己算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解冤釋結、懺悔得清淨、虛空非大 心王為大等等,與會居士聆聽法師們的開示,法喜充滿,更懂得如何藉由禮懺安頓自己的身心,以發揮禮懺的效益。

長年參與法會共修的居士皆有同感,紛紛表示每年一定會來安慧學苑參加禮拜「梁皇懺」,這是生命中的精神食糧,藉由讀誦懺文自我反思檢討自己的身語意,加上優雅的梵唄聲,法師的開示,共修引導,體會到共修的殊勝,更虔敬禮懺,十卷的梁皇懺拜完,覺得身心清涼自在。

8月7日共修圓滿日舉行大蒙山總回向佛事,在舉行蒙山施食三召請時,感召大風大雨,天色昏暗,之後普施圓滿時,猶如眾生得到法食的清涼,雨後的彩紅映照整個安慧學苑的法會壇城,無比殊勝,與會的信眾,頓時覺得眾生得到法食清涼自在、法喜充滿。

法會圓滿時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特別讚嘆大家的精進用功,感得龍天護法的護持,因為大眾的虔敬禮拜梁皇寶懺,求懺解冤,生亡冥陽兩利,期勉大家未來繼續用功精進、發菩提心,護持佛法,讓正法久住世間。

111081201

111081202s

111081203

《那先比丘經》釋128─何以知無有勝佛者

◎釋悟因

如果有人問你,某件事物是怎麼個樣子?那事物可能對方沒見過,也可能那事物抽象、深奧難以言明……為了令對方明白,你可能會用譬喻來說明。

《那先比丘經》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很多的譬喻。

「譬喻」,借彼喻此,佛陀說法常用的一種形式,佛弟子也常延用這種形式來說法。在下卷,彌蘭王問「何以為無能勝佛者?」,沒有比佛更為殊勝,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況?那先以「大海」做譬喻問彌蘭王:「如人未曾入大海中,寧知海水為大不?」句中「寧」,「難道」的意思,如果有人不曾進入大海,難道他知道「海」是很大的嗎?他如何才能知道「海」是很大的呢?於是那先以譬喻說明:

「有五河,河有五百小河流入大河。」
「爾五河水晝夜流入海,海水亦不增不減。」

海水由大河流入,而大河由小河流入,小河又有更小的河流入,這樣無數小河累加全部灌入大海,海水也不增不減。大海何時被這些河水灌滿呢?不曾。(1)

河與海還有其他的不同,各地的河流都有名字,流入大海之後,河流的名稱就消失了,全都是一個「海」名。同時,河流流經不同的地理、環境,而有不同的性格、顏色,一旦流入大海,各河的屬性、顏色也全部泯滅,同一海味。

就這樣,「海」的來源有從大河流入,有從空中雨滴凝聚成雲再沛然而下,這些海水源遠流長,歷時久遠,「王寧能聞知不?」那先問王:你聽過這樣的事嗎?

王言:「實知。」確實是這樣的。源遠流長的事實,確實不能以眼前所不能見而說它不存在。不過,這樣就能肯定世上沒有比佛陀更殊勝的聖人嗎?

那先回答:「以得道人共道說,無有能勝佛者,是故我信之。」不是道聽塗說或是街里相傳,而是由於過去得道的先知先覺代代相傳,他們異口同聲說沒有比佛更為殊勝的聖人,所以我那先是確信的。

得道人、共道說,這是使人信服的兩層確認,前者是修道有成之人,後者是共同認可;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有權威的專業人士大家共同肯認、贊可,這是那先比丘所知,沒有比佛陀更為殊勝、能被廣大群眾信服的重要原因。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1_01-09:58-17:21。

(1)彌蘭王的時代大海確實是「不增不減」,不過近年來全球暖化,科學家已經測知海平面有上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