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Q親子班 CQ創意樂 以大自然為師

高雄紫竹林精舍第三屆6Q親子班,《CQ創意樂 以大自然為師》單元課程,香光志願服務隊曾淑珍志工老師帶領孩子們看見大自然的奧秘。並認識藉由動植物的特質,而發明出許多生活中的好用物品。如︰因鬼針草而發明魔鬼氈,原來降落傘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蒲公英種子的飛行……。透過具生動性的影帶,讓全場的親子們看得目瞪口呆,百餘人的講堂,人人安靜、專注,聚精會神的投入CQ課程。

「生活有創意,快樂有品質。」是CQ創意樂的法語。因此,兩項體驗活動緊扣課程主題。一為「稀奇古怪—你是貓來我是熊」,讓親子體驗最流行的「動物流」運動,模仿大自然中動物的動作,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親子們迅速變身,玩得不亦樂乎!

另一個體驗活動是「希望無限,讓種子飛」,它是仿效桃花心木種子,用紙和膠帶製作一個緩慢旋轉降落的物品。當大家一起將成品向上拋出,一個個的作品緩慢優雅降落,此時,讚嘆與歡呼聲隨之而出,迴盪在紫竹林精舍的中庭,是快樂學習之聲、更是創意無限。

有了IQ、EQ、CQ等能力,更要與大家結好緣,下次課程12/9(日)早上9點來報到,親子共享「SQ結善緣」。

073_01

073_02

073_03

《那先比丘經》釋38──死後的下一生

◎釋悟因

《那先比丘經》有一段文:
王復問那先:『人以死後,誰於後世生者?』
那先言:『名與身於後世生。』
這一段文是在探討:人死後,下一輩子怎麼投生?

人在此生,最後走的時候,大家都看得到。但是,死了之後到哪裡去了?投胎去到哪裡?我相信,這種事對誰來說都很想知道。

「誰於後世生者?」這句話裡的「生」,是指十二因緣裡的一支:無明、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排在「有」之後的「生」,是指下一輩子。而我們現在活著的這一生,是這一輩子。

下一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扛著這個身體去嗎?還是用我們現在的心情來去?怎麼去投胎?怎麼走到下一輩子?這叫「生」。

在十二因緣,形容這一生的生命狀況,是從「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這七支來說,尤其著重在描述「受」以後,業識觸受當下因緣,生起的感受、貪愛、執取。

「受」,指我們的感覺、感受。這些感覺、感受,好像倏忽而來,悠然而往,一下子來了,一下子又走了,好像來去無痕,然而在這些忽冷忽熱的感受裡,我們還是會留下一些印象的。這些不會突然之間全部都不見,這叫「業」。

我們常常很納悶,既然這些「業」是存在的,它們是存放在哪裡啊?

有一個相應於這個的故事:媽媽拿個油瓶叫孩子去雜貨舖買油,說:快去快回,鍋子已經熱了。結果孩子買油回來跌跤了,哭著回來還要被罵。媽媽說:再去買!孩子戰戰兢兢地去了,結果回來又摔了一跤,不過,這次沒有全部打破還留下一半。

如果你是那孩子,你是要難過丟掉的那一半,還是要歡喜剩下的這一半?

在人生旅途,你是常常難過失去的大半生,還是喜歡此時此刻的你?對於現在、此刻,你是歡喜的比較多還是不歡喜的比較多?

人生的苦,常常是苦於自己沒有追到的那一半、丟掉的那一半、永遠要不回來的那一半。你對眼前的很高興、很滿意嗎?很多人恐怕都不敢說。人生本來如此。

一個人的前半生,所有的經驗、回憶,不是你自己做的,不然是誰做的呢?「業」在哪裡?這不全部都是嗎?是善的多還是惡的多呢?加減乘除,自己都可以數算。

經文:「王復問那先:『人以死後誰於後世生者?』」人死後是誰到後世去投胎再生呢?那先言:『名與身於後世生。』

「名與身」是什麼?「名」就是意識,包括心理、精神,也就是五蘊之中的受、想、行、識的林林總總。「身」就是色身。但人在死後,身體就被燒了、埋了,土葬、樹葬、海葬,絕不是扛著這個身體去投胎,所以「名與身」是指下一生的「身」。

只有色身的胚胎而沒有精神、意識,不能生成為「人」,而精神、意識不會單獨存在,它是跟色法結合在一起。所以那先說:「是名與身於後世生」。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印儀-105.10,影片VIDEO_TS-7(第7片光碟)之VTS_03_0之02:08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