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摩登伽女難─義涵略釋

阿難摩登伽女難─義涵略釋

◎釋悟因

阿難摩登伽女難,是《楞嚴經》的啟教因緣。

2-21-300  阿難是佛陀的侍者。摩登伽女,一位摩登伽的女兒。背景是有一年結夏安居[註1]圓滿日,佛陀與大眾師受波斯匿王供齋的這一天,阿難出外辦事不在受請的行列,他獨自外出托缽遇摩登伽女,就向她乞水。摩登伽女一見鍾情,她央求母親使用娑毘迦羅先梵天咒迷惑阿難,讓阿難作她的丈夫。阿難差點破色戒。

在佛門,出家戒的第一條是持守戒淫。《楞嚴經》敘述阿難回到祇園精舍,見了佛陀就悲傷涕淚,說「恨無始以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他下決心要明白修定、修慧的法要。從戒淫是比丘(尼)戒的第一條來看本經,那是從出家的身份在說修定、修慧的禁忌。

《楞嚴經》在唐朝譯出,另有二部經《佛說摩鄧女經》、《摩登伽經》譯出更早,一在後漢,一在三國。也敘述阿難遇摩登伽女難,主角是摩登伽女,細節略有不同。

一個事件有多元面向,除了阿難,另一個面向是摩登伽女、欲愛、以及為什麼是阿難?後漢、三國的譯本對摩登伽女的描述:色誘不成,摩登伽女仍然對阿難隨逐、守候。這不對等的愛是痴情,是苦。

為什麼是阿難?佛陀讚歎阿難有四奇特[註2]:阿難即使靜默著,人看了都歡喜;阿難說法人聽了就歡喜,阿難的儀容人看了就歡喜,聽他說話也都歡喜無厭。語默動靜都讓人歡喜,是阿難的好,阿難的貼心。可女方一見傾心「進止出入,恒隨逐之」[註3],超乎阿難的想像,阿難困惑了──這也是出家修道的共同課題!

佛陀問摩登伽女,「你喜歡阿難什麼?」[註4]摩登伽女說,「喜歡阿難的眼、喜歡阿難的耳、阿難的口、鼻,聲音,還喜歡看阿難走路…。」愛一個人沒有理由,就這麼喜歡著。二千五百年前如此,今日亦然。

佛陀就教摩登伽女去看她每一個所愛,是真實的嗎?沒有。摩登伽女看到「受」的真實相,就從欲愛得到解脫。佛陀也問阿難為何出家,是「見」了什麼而頓捨世間恩愛?很大篇幅在澄清什麼是「真心」的「見」。

阿難在僧團的角色,是結集經典的重要人物。有句話說,「佛法大海水,(點滴)流入阿難心。」[註5]由摩登伽女難,佛陀點化阿難,出離愛染,修定、修慧的法要在一片「覺」的真心[註6]──這是原始佛教提點的「正見」,如實正觀。

阿難是佛陀的侍者,人們要見佛陀,阿難會安排適當的時機,讓人們得法喜;佛陀入滅,如何荼毘,找誰荼毗,荼毘後舍利分派,也是由阿難處理。阿難是佛陀的侍者、機要祕書。

在世間,團體要穩定成就,需要像阿難這樣的人;而解決世間苦迫,由出世到入世,從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法輪的一脈相傳,阿難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聖弟子!

為什麼是阿難?就是阿難!
2016-0630


[註1]結夏安居,佛陀規定每年夏季的三月(4月16日-7月15日)僧眾都要參與結夏安居,大眾師結界共住共修,除三寶事緣,盡量少外出。結夏安居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印度夏季多雨,出門不方便;地面又多生物恐踏殺蟲蟻傷生。因此佛陀規定僧眾每年夏天要結夏安居。圓滿日就是7月15日,結夏功德圓滿,居士護法通常會在這一天「供僧」,供養齋食、醫藥等。
[註2]《長阿含經》,大正藏第1冊,頁 25;又《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第1冊,頁 200。
[註3]《摩登伽經》,大正藏第21冊,頁 401,又《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大正藏第14冊,頁 896。
[註4]《佛說摩鄧女經》,大正藏第14冊,頁 895。
[註5]《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頁 84。
[註6]「真心」,在楞嚴經有多種異名,妙明真心、寶覺真心,妙真如性、寶明妙性。又本經第四卷指出,若能見此「因地覺心」不隨它因緣生滅,就與果位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相同。(《楞嚴經》,大正藏第19冊,p. 123。)

心智的育苗──心智教學

心智的育苗──心智教學


趣學戒定慧 小樹將成蔭


每逢九月天,在港都的晨曦、如天籟般的笑聲中,看見近一千五百位小學生正享受著「心智教學──快樂三部曲」,體驗美好人格的養成歷程。此教學活動自1999年開辦至今,為了孩子們的笑聲,從不間斷。現已推展至高雄市8所學校及慈善會,共52個班級,除受各界肯定外,孩子的笑靨也是志工們的動力來源。mind-1-700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快樂三部曲,包含:一、「戒學」重在增進善行,屬道德的養成。如:喜捨布施以助人為樂。二、「定學」是專心一境,屬身心健康的培育。如:透過短劇表演以認識情緒。三、「慧學」能減低自我中心,屬心靈的智慧。如:討論植物的成長、循環,以瞭解自然的定律。

至於教材內容,皆由志工老師們以孩子的角度編寫,將生活的善法融入其中。透過遊戲、故事、歌唱、手語、短劇表演、問答討論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引領孩子們進入學習的情境。課堂裡,孩子們熱情主動地參與、歡喜地回應,快樂有趣地學習戒定慧。過程裡,開始看見孩子們在靜坐數息中,把躁動的心安定下來,而更多的回饋,是孩子們懂得多善解、多包容、少抱怨。看到孩子們這樣的改變,法師、志工們深刻地體悟到:自己不是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孩子們才是大人們的貴人!

香光尼僧團長期以來,不斷地透過心智教學,啟發孩子們覺知的能力,藉以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觀,並快樂地成長。相信這些孩子們,將逐漸開展出生命無限的可能與心智之愛,為未來的社會注入清新的力量,猶如樹大蔭人一般。
摘自:《誰在耕心田》

mind-2-700mind-3-700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周碧玉撰文

當春天的腳步輕輕地踏進南臺灣的土壤,高雄市獅甲國小四年一班的小朋友們紛紛褪下厚重的冬衣,輕快地走進校園,享受和風下清涼的早晨。然而,這份輕鬆並不屬於紫竹林校園弘化的志工們,此刻他們正準備進到教室,展開啟發、轉化心靈的教學活動。

這裡有一粒氣球,氣吹得飽飽的,如果大力壓它,會發生甚麼事?
「會爆炸。」
「嚇一跳。」
「害怕。」ball-700

在紫竹林精舍的心智老師帶領下,培養孩子們對情緒的感知,並且在每一次上課時也會安排時間讓孩子們練習覺察呼吸,傳達身體和情緒的變化。另外,也引導孩子們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想辦法」,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概念。在種種不同設計的活動互動中,孩子們帶來意想不到實質的回饋。志工們表示:心智教育的影響是雙向的──孩子們學習到同理心、耐心和分享,進而應用在其他能力的學習上;而志工們則在助人的耐心和技巧上,經由反省、實踐,也有很大的進步。

美好的事總是需要大家來共同成就,除了有志工們在教學上的用心努力,也要有學校的品格教育和精舍心智教學理念的相融合,這些結合,無非都是希望培養孩子們具有世界公民的素養,活出身心健康的人生。

目前高雄市共有八所學校,五十二個班級參與心智教學的課程。因為孩子們的學習效果明顯,許多配合的學校希望能夠增加課堂數,還有其他未參加的學校,也希望志工團隊能夠進駐校園。

這些認同的聲響,聽在志工們的耳朵裡,是感動,也是壓力。多年來新生代弘化志工的培育並不容易,在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中,最大的困擾是教學時間的調配。教學時間從上午八點至八點四十分,為了弘化教學,上班族的志工們必須請假;老闆志工們則要彈性上班;倒是退休的志工們自得其樂,他們說:「我們是爺爺、奶奶在帶孫子!」

雖然,設計教案的要求,已經超出許多志工的能力範圍,因而投入過多時間,也曾遭受家人的抱怨,但是,志工們仍然不減熱情的堅持下去。他們笑著說:「因為從事這份工作,讓我看見:『每個人都有被教育的可能』。」大家珍惜地、小心地呵護這些小小的心智幼苗,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份愛護自己小孩的心,扶持陪伴心智班的學童,看著他們成為一個友善、愛笑、愛撒嬌的小孩,辛苦一點,累一點也無妨。

正是因為這份認知,志工們看得更深,想得更透徹,認為不能光用現有的學校教育來解決現代孩子的問題,反而必須從改變孩子們的思考模式著手,才是最重要的。心智教學是相當消耗精神、時間和體力的工作,志工們衷心期盼未來有更多的年輕族群加入,讓我們共同來守護未來世界的小主人,「你看,孩子們的笑容多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