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48─死後的色身是去是留?

◎釋悟因

《那先比丘經》卷3:王復問那先:「人死已後,身不隨後世生耶?」那先言:「人死已後更受新身,故身不隨。」「譬如燈中炷更相然,故炷續在,新炷更然。人身如是,故身不行,更受新身。」(1)

這一段是在討論人死後的色身,是跟隨「命根」而去呢?還是留在世間?答案大家都知道,死後的色身會留在世間,因為屍體會敗壞,而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土葬、水葬、火葬、植葬、天葬(2)

所以「身不隨後世生」,這是普遍的常識,彌蘭王一定也明白,不過他卻是用疑問句問那先:「人死已後,身不隨後世生耶?」那先回答:「是的,人死已後更受新身,會得到一個新的身體,舊的身體就不再跟過去了。」

哦?舊的身體、新的身體?在實況裡邊,「新的身體」和「舊的身體」二者之間是有斷裂的,不過這種狀況很容易被一般人忽略。人死一了百了,不都這麼說的嗎?可對於彌蘭王來說,並不那麼容易過關。

「新的身體」、「舊的身體」?這二者是什麼關係?怎麼突然就生出一個新身呢?

此生壞事做盡,當然一死百了最好;如果你做很多功德,一死百了,死了就斷掉這一生的因緣,做好事豈不成了笑話?做好事沒報償,做壞事倒稱人心,這世間的天理都說不通,佛教是如何解釋這些的呢?新身與舊身之間有連結嗎?怎麼連結?

如果精神性的靈命,可以讓人看到它們怎麼連結,那東西的屬性豈不成了物質性的?不是物質性的又看不見,那它又是什麼呢?

那先聽到彌蘭王的疑問,也明白那顆哲學腦袋裡轉著什麼問題,於是馬上舉例一個燈燈相燃的譬喻,以解開彌蘭王的困惑。

「譬如燈中炷更相然(3)」,燈炷,燈芯的意思,同樣這一盞燈,「故炷續在,新炷更然」,燈炷所燃之處就有光,燈炷與光是二而一,燈炷不斷地被燃燒掉,新炷就接著燃;人的色身也是這樣,命過如燒炷,光光不盡更受新身。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4_01–06:46-12:29。

(1)此段經文出自大正藏第32冊,CBETA, T32, no. 1670B, 頁715。
(2)天葬:西藏地區最普遍的喪葬習俗,就是把屍體曝露在荒野,讓禿鷹啄食稱為天葬。
(3)「然」,這是古字,意思與現代「燃」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