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輕心抗老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四場】〔學員心得〕

以年輕心抗老
◎林素花

  記得女兒生產時,護士在叫:「阿嬤、阿嬤??」,我還東張西望,原來是在叫我,想不到我也邁入阿嬤的行列。初老的開始,心裡是有些惶恐,但總是事實,需要面對與適應。

  這次參加人文講座,上了劉秀枝醫師的課,教授告訴我們,變老並不可怕,我們要去瞭解它、接受它、愛上它、珍惜它,並且要多運動、多思考、常做志工、注重營養,無病健身、有病就醫,因為現在的醫療技術很好,年紀大了進出醫院是常有的事,要常保有一顆年輕的心,漸漸愛上變老的自己!

  我了解到:老並不可怕,只要自己能清楚地覺知身心的變化,多走出來與人互動,常參加一些志工服務,多注重飲食、運動,生活一定是充實豐富、多彩多姿的!
1-PhotoCap_001

1-PhotoCap_002

《那先比丘經》釋7──怎樣來界定「人」

《那先比丘經》釋7──怎樣來界定「人」
◎釋悟因

2-21-300在《那先比丘經》,彌蘭陀王最感興趣的是「人」、「得人」 ──何所為得人者?怎樣來界定「人」?

當我問:「什麼是空間?」大家會看向牆壁,因為牆壁可以界定空間,是構成空間的條件。在一些公眾場合,我們自我介紹,你可能會說:「我叫某某,我的興趣是什麼……」

說到「人」的界定,你會怎麼說?

你會將過去、現在、未來,所有與「我」有關的符號都說出來。在這裡,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界限,就是牆壁的作用──界定範疇!

聰明的彌蘭陀王要界定什麼是「人」,也是先畫定界限。他先問那先比丘:「人神、智、自然,這三事是相同呢,還是不同?」

那先回答:「『人神』是覺知、意識;「智」,是通曉大道;『自然』,則是虛空、沒有人的存在。」

覺知、意識,確實是一般人可以感受到的。於是,彌蘭陀王從六根去探索。

王問那先:「以眼看色、耳聽聲、鼻聞香臭、口知味、身知軟麁、志知善惡之事,這些怎樣來界定「人」?」
彌蘭陀王的意思是,用眼、耳、鼻、舌、身、意的了別作用來說「人」。

那先首先提醒彌蘭陀王:「這六者要和合著來看!」

將六根分別去看,強化了各別的了別作用,這是一般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將六根分別擴大它們的功能,也無法使覺知更廣遠、寬大。

但是,佛陀神通廣大,能知道人們眼等六根所未見、未知的事。那先告訴彌蘭陀王。

為何佛陀有這樣大的本事?

那先舉一個例子說,如果一個人取海水含在口中,他能分辨口中這水,其來源是某泉水、是某流水、是某河水嗎?不能。眾流奔向大海,眾水和合,只此一味。

佛陀是大智者、大覺者,他明白眾水一味的道理,因此,佛陀要了知眾生,他只從六根之源,也就是從人心去了知,這就是佛陀所以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的原因。

怎樣從人心去了知眾生眼等六根所未見、未知的事?

佛陀從心念到眼,覺知眼所見;從心念到耳 ,覺知耳所聽;從心念到鼻,覺知鼻所嗅;從心念到口,覺知口所嘗;從心念到身,覺知身的苦樂受、寒溫、麁堅等覺受;從心念到心,覺知心之所向。佛陀從心念去觀察,悉數覺知眾生六根、並能各別了知。

色身器官上的功能有一定的限制,如沒有光就看不到,眼識要生起也要九緣 ,這是自然的狀態。當中是不可能找到靈魂,也不能「得人」。

為何叫「得人」呢?就是掌握了人的本意、本質。「得」,不屬於色、心和心所法,它只是觀念中一種存在的感覺。

善說最為上──五法甘露,共滋互潤

善說最為上──五法甘露,共滋互潤
◎香光尼眾佛學院 報導

106年6月30日至7月1日是香光尼眾佛學院106年學年上學期「期末生活檢討」。

按照慣例每學期結束前都有學習檢討,上學期是「生活檢討」,這是配合結夏安居自恣會來進行。今年討論主題「善說最為上──五法甘露,共滋互潤」。

活動一開始,同學藉由引經據典所詮釋的戲劇,共同複習自恣的意義,爾後大家更勇於在眾中自恣及接受勸諫。這樣坦蕩的心胸及勇於受諫的氣度,將使個人的修學,及團體清淨,獲得無上增益。

接著,進行小組討論。打破班級組合,每一組將一學期來,對生活上所見所聞或疑慮,再提出討論,過程中大家知無不言,相互鼓勵、提醒,展現團體動力。這目的是為整肅每一位行者的身心,讓個人修道臻於完好,一方面也是維護校風,讓同學能在如法的環境下安心修學。

不管籌備組或每一位同學,都非常投入於此次的生活檢討。儘管籌備過程中,因初始概念的差異,而有很多討論、協調、溝通,但大家都是為達到真正的自恣意義而努力著。而檢討會實際進行中,大家為了自己的修學,為了我們修學的團體,也都願意敞開胸懷暢談,願意接受別人對我們的鼓勵。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檢討。
PhotoCap_001PhotoCap_002PhotoCap_003PhotoCap_004PhotoCap_005PhotoCap_006
———————–
香光尼眾佛學院
604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話:886-5-2540359
傳真:886-5-2543213
http://hkbi.gaya.org.tw/

紫竹林精舍推展國小心智教學,啟發學生三品教育,享有健康心智人生

紫竹林精舍推展國小心智教學,啟發學生三品教育,享有健康心智人生
◎紫竹林精舍 報導

 為了推展國小心智教學,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自民國88年起,研發設計課程,與高雄市國小合作,推展心智教學,結合學校品德教育與生命教育,開展心靈能力,啟發生活智慧,學習尊重生命。心智教學課程是「心」的教學,也是「生命」、「人品」的教學。可培養學童心靈具有愛護力、專注力與抉擇力。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循循善誘,於生活中陶冶「三品教育」,期許孩子們享有「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健康心智人生,非常適合國小三至五年級學生。
39ziz01
 身處現代化忙碌而分心的生活環境中,學校老師都認為,可透過學習專注力,讓學童提升學習能力。心智教學內容特別設計靜坐數息課程,讓學生體驗從躁動不安中,逐漸靜下心來的歷程與要領。一開始學生都很排斥,因為這與習以為常的放逸心背道而馳,不容易接受。但是一個學期實施下來,靜坐數息課程,卻成為多數學生最有感受的課程。學校老師深切感受到班級氛圍的改變,如果學生在晨間學習心智教學課程,當天全班和平日完全不一樣,自制力、學習力都有顯著的提升。
39ziz02
 紫竹林精舍推展的國小心智教學,每週實施一次,105學年度課程於民國106年6月底,在高雄市七所國小52班圓滿結業。學童學期中生的回饋卡寫到:「感謝您們教導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在生氣時知道怎麼讓自己冷靜下來,也讓我學到關於品格教育的學識」、「您們所教導的課程,都令我們銘記在心。課程內容都非常生動有趣,還會帶入一些小遊戲,使我們全班更了解生命教育及心智教學」。期末學校的座談會上,學校老師回饋志工:「相信您們為學生播下善良的種子,日後必定開出利他的花朵與果實」。學校老師與學童共同肯定心智教學的成效,這也是香光志願服務隊的願行,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啟發學生三品教育,享有健康心智人生。39ziz03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夢想Go Straight !

夢想Go Straight !
◎林芝郁報導

 從小到大,「我的志向」這個作文題目不知寫了幾遍;每年的新年新希望也不知許了幾回。但是,有多少志向或希望或對自我的期許有實現呢??

 今年的智慧青年營以「夢想GPS,我的夢想我定位」為主軸,延請非科班出身的鋼琴家維若妮卡、身兼口譯及雙語主持人等多重身份的浩爾,分享他們自己如何發掘自己的夢想,進而如何朝實現夢想邁進,以及達到夢想之後,對下一步路的思索。EQ教育李佩玲講師則教大家流導情緒的練習,讓大家可以有效得轉換自己的情緒而不沉溺其中,也更能準確掌控自己的情緒。再佐以法師們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佛法對待生命的態度,更棒的還有讓自己能在忙亂生活中安頓身心的三分鐘安詳操、微笑按摩操等實踐方法。

 接納自己的有限但不因此將夢想設限、對夢想的堅持、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及時刻給自己祝福與肯定,是這些課堂所傳達出的成就夢想的共通密碼。在結營典禮中,許多學員紛紛分享自己在四天三夜營隊中的所得:也許是找到勇氣開始規畫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也許是幫自己定下階段性目標或完成階段性任務、也許是決定多方嚐試,找尋自己的夢想。

我的GPS,夢想Go Straight !
39young01A

【香光106智慧青年營】〔學員心得〕

【香光106智慧青年營】〔學員心得〕

學員心得
◎何澄艾

雨天,雲靄斜臥在半山腰中。

藥石過後,在寺廟前庭裡沉澱自己。將自己丟進寺廟中總能學到東西,也能看見自己的不足。這次營隊中很幸運的各小組都有引禮法師帶領學員,課程內容也很豐富,並且在時間規劃上也感到相當程度的自由。

在「有願有夢」的課程中,法師要我們複誦「雖然生命中有脆弱,但我還是愛我自己」。當下,被句話深深打入心坎,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或許是看見自己的不足,且藉由佛法的引領而正視它,這句話不僅一針見血的點出,更是慈悲的包容著殘缺的我。

營隊並未規定進大殿須禮佛三拜,但我還是這麼做,在禮佛時一股懺悔心油然而生,不知何因,可能是沒在家中持續做早晚課,也可能是常將佛法觀念拋到腦後,諸多因素使我在營隊結束前一晚,點燈時間發了一個願。

即使已經受過菩薩戒,卻未將自己當成菩薩,也未把他人當成菩薩。在點亮燈後,還不知道要發什麼願,直到快輪到我供燈時,彷彿從久遠記憶的深處湧現,生起本該時時刻刻親近三寶、護持佛法的喜悅!於是,我凝視燈燄,發願--「我願此生盡心盡力護法,乃至生生世世」,在供燈合掌時,更是深深的再次發願。

這四天三夜,有著規劃達成目標小技巧的尋寶圖,還有接納有限的自我後,可以鼓勵自己並繼續堅持的心法,離營後,會變得更不一樣吧!感恩一切的善緣。
2017_0709ho

香光尼僧團 106年 盂蘭盆報恩法會共修

【香光尼僧團 106年 盂蘭盆報恩法會共修】
2017_7fh
◎苗栗 定慧學苑 http://dinghui.gaya.org.tw/
106/8/5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台北 印儀學苑 http://yinyi.gaya.org.tw/
106/8/20 八關齋戒
106/8/22-26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高雄 紫竹林精舍 http://zizhulin.gaya.org.tw/
106/8/19 八關齋戒
106/8/20-27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頂禮梁皇寶懺
106/8/26 皈依典禮

◎嘉義 安慧學苑 http://anhui.gaya.org.tw/
106/8/13 八關齋戒
106/8/18-27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頂禮梁皇寶懺

◎台中 養慧學苑 http://yanghui.gaya.org.tw/
106/8/27-9/3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

◎嘉義 香光寺 http://xianguan.gaya.org.tw/
106/9/2-3 護夏總回向法會

◎大溪 香光山寺 http://gaya.gaya.org.tw/
106/9/2-3 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迴向

《香光尼眾佛學院教學設計彙編》序言

《香光尼眾佛學院教學設計彙編》序言
◎釋悟因

36_book-200  臺灣佛教的僧伽教育是有跡可循的,它始於日據時代,只是當時以短期培訓的講習會型態為主,也有混合一般教育科目的「中學林」丶「禪學堂」,更有僧侶遠赴中國大陸或日本遊學、參學。1945年戰後,日本退出臺灣,中國大陸僧侶來臺,以中國佛教漢系的傳承,加上承繼太虛大師辦學堂式的做法,在臺灣開始建立佛學院的教育模式。於是自1949年之後,臺灣佛教僧伽的教育方式除傳戒、佛七、禪七、講習會之外,較持久、具規模的佛教團體,紛紛以佛學院培養僧才,帶動了佛教的奠基與開展。

  臺灣的宗教教育,在戰後的近五十年間,一直被摒除在政府教育體制之外。直到1997年教育部開放私立學校成立宗教系所,宗教研究始在高等學府出現;之後在2007年立法通過開放宗教為培育人才可以設置獨立的宗教研修學院,於是佛教作育僧才得以納入國家高教司體制內。這是臺灣宗教教育的跨越,也是佛教在高教司體制內培育僧伽的一大契機。

  在這樣的轉變發展中,回顧過去數十年來,臺灣「佛學院」的辦學,其性質及辦學的共通經驗,既有別於一般大學院校,不只是一個上課、求學的地方;也不同於職業專門學校在培養專業的技術。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學程中強調加入修練身心、實踐教義的實修課程。因此,佛學院的教育可以是學術人才的培養,但又不盡然在養成學術人才,其精華更必須是僧格及宗教弘化人才的養成。理想的僧伽教育機構,是人才養成的研修學院、是師範學院,更是修道院,也是佛教機構。佛教耆宿、大德關懷佛教的未來,無不盡心盡力於斯,務使僧伽具備宗教僧格、佛教專業領域的能力,乃至學術研究能力,原因是佛教需要人才,佛教人才需要自己培養。納入高等教育體制,固然可賀;沒有納入高等教育體制,縱使水邊林下也非辦不可,何況佛學院也是僧伽教育的方法之一!

  香光尼眾佛學院自1980年創辦至今(2009年),三十年來一直秉持教育僧才的理念,以僧伽師範教育為職志,堅持修道的立場,培養住持正法、弘傳佛陀智慧的宗教師。課程規劃以基本僧格的陶養為核心,全方位學習經、律、論,同時配合時代需要,培養學僧面對時代、回應時代的器識與眼光,期許每一位僧伽有效的規劃修學生涯,充分發揮內在的潛能。這些課程大原則是分成五門,包括:1. 解門──由內典的研習,一窺佛法奧祕,建立正知見,作為行持指導;2. 行門──藉著五堂功課、佛七、禪七共修、關房禁足,修持止觀,培養定力,體證所知所解,從教入禪;3. 生活門──經由生活的自省、羯磨,養成自律、樂群的成熟人格;4. 執事門──從熟悉僧事中,建立領執的知見、態度,在人我關係中藉事練心,養具領眾能力;5. 弘護門──透過各種院務、法務活動,培養弘法的知能,回應社會需求,體現落實之道。

  本院的教育規劃一直在嘗試中摸索、改善。經過三十年來的實驗,發現結合解門、行門、生活門、執事門、弘護門的教育方式是當今佛教僧伽師範教育不可或缺的面向。僧人的養成需要全面的學習,教育的各個面向不可偏廢。佛學院是基礎教育,基礎是未來發展的墊腳石。如今本院辦學三十年不輟,學僧畢業百餘人,各在一方為佛教、社會服務奉獻。願將這小小的努力,向佛教大德、護法報告,秉持這份護法衛教的菩提心,謹將本院的教學現況──歷年來授課者的教學設計披陳,一方面結集彙編以為檢討,同時就教於大家,一方面也提供有心辦學者、學習者參考。

  本書由重視文獻整理的自衍法師主持彙編,收錄佛學院課程之教學設計有49篇,分為七類:基礎教理,教史,戒律、制度,經典,論典,行門,人文、弘護、執事,此七類可攝解門、行門、弘護、執事,至於生活門則另由輔導課程引導學習者反觀、內省。本書的教學設計來自33位授課者的心血結晶,歷年來開設的課程為數甚多,授課老師亦不只上數,惟限於篇幅,只能擇取部分課程,遺珠之憾在所難免。在此一併感謝所有授課老師的辛勞,也感謝提供教學設計的老師貢獻珍藏,分享大眾。

  宗教師的師範教育是持續不斷的、終身的、盡未來際的。佛學院的階段任務是奠基,也是提供僧伽修道、弘化開展的資糧。期許學習者體會佛道長遠,看清足下,步佛足跡,體解在學院接受教義研修及開拓思想的方法訓練,落實在僧人修道奉獻生涯及社會教化的人我關係互動中,不斷地自我砥礪,建立正知見、長養恢弘器識、利益眾生、住持佛法,則佛學院教育即已達成階段任務。願辦學者、學習者、佛教教團乃至護法,體會「僧在法在」、「僧在佛在」的精神,共轉法輪、利樂人間。願護持三寶長住,再接再礪!

版權頁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chu/chu2-hkbi.htm

【精緻蔬食diy】滷豆干

【精緻蔬食diy】

滷豆干
◎食譜、拍攝:蔡秀涓

【食材】
豆乾 五斤
醬油 一碗
二砂糖 一碗
食用油 一碗
滷包 4包
辣椒 適量

【作法】
1、將豆乾切成是4小塊備用。辣椒事先炒過備用。
2、使用較深的鍋子,放入油,再加入糖、醬油、滷包,加熱煮滾。
3、將豆干放進鍋裡,先用中大火煮到滾(鍋內油水起泡),再轉中小火,過程中需不斷攪拌以免燒焦,煮直到湯汁收乾,即告可完成一道美味Q軟的滷豆干佳餚。
4、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至二個小時較能入味。
39-veg139-veg2

「授記」是什麼意思呢?

香光講堂【香光答問集】

「授記」是什麼意思呢?

「授記」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漢譯經典有多種譯名:如「受記」、「受決」、「記別」、「記說」等詞。

39_ss200「授記」原是「記說」之意,指佛陀因弟子們的請法,而給予詳細的解說,亦即分析教說,或以問答方式解說教理。後轉指佛陀對已發菩提心、修行佛道的眾生,依其根性、修行的法門及精進程度,預告未來證果時間及其成佛名號、國土眷屬。

至於授記的意義,在《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卷上提到:一在幫助菩薩利益眾生,二在勉勵菩薩精進求道之心,示其果報,以安慰其心。所以,「授記」對於發心向佛道的眾生,具有鼓舞作用,而透過授記的預示,也讓我們先感受到未來世界因某位佛的出現而成為淨土,所以,也是未來淨土及人間淨土的預告。

在漢譯佛典中有不少關於「授記成佛」的記載,被視為最早授記思想的根源,是佛陀自述被燃燈佛授記的記載。經典中記載佛陀對弟子「授記成佛」最多的當屬《法華經》。此經中的授記對象不分根器、男女,更可以瞭解《法華經》闡述眾生皆可成佛的平等性,無論是二乘人、惡人、女人皆可成佛。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86期《究竟成佛妙法華:悅讀經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