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鍋貼

【精緻蔬食diy】 素鍋貼

食譜、拍攝:道寬居士

◎食材:(適量)
香菇
菠菜
香豆干
紅蘿蔔

◎調味料:(適量)
胡椒粉、淡醬油、鹽、糖、味精、麻油、太白粉、麵粉、水、醋

◎作法:
1、將上述食材洗好、切碎。
2、調和上述調味料備用。
3、加入食材、調味料做成餡。
4、擠去水份,對折揑成鍋貼。平底鍋燒熟,煎成金黃色。
5、煎好的鍋貼,混合麵粉、水、醋、麻油,加蓋燜煮一下,湯汁收乾即可。
備註:加醋可開胃、增加口感。

【精緻蔬食diy】素鍋貼

【精緻蔬食diy】素鍋貼

香光106禪修經論研習營《轉法輪經》的現觀與解脫

香光106禪修經論研習營《轉法輪經》的現觀與解脫
◎香光禪修中心 報導

一年一度的禪修經論研習營在殷切期待中於7/22開營囉!本次研習營的目標,旨在帶領學員認識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相,了解四聖諦的現觀,並透過演練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四聖諦面對個人的生命議題。

學員紛至報到後,由見杰法師主持相見歡,讓小組成員彼此認識,也引導大家寫下自己的快樂指數,從指數中初步了解自己對苦諦的感知。

接著,大眾恭誦《轉法輪經》,正式進入經文內容。首先由見杰法師導讀《轉法輪經》,解說「苦聖諦」,並透過實際演練覺知身心的現象,學習穿透現象觀見苦的無常本質。見寰法師則是從渴愛:欲愛、有愛、無有愛,探索無明、愛、取、行、業是如何導致輪迴受苦來說明「集聖諦」。後再輔以《無我相經》,讓學員辨識20種薩加耶見,深化個人向內檢視與觀照的實力。了解苦集二聖諦的因果之後,見杰法師依序帶領學員了解世間、出世間「滅聖諦」的美麗境界,從願意輕輕放下執取的當刻呈現,凡夫到聖者,煩惱別別脫落,直到阿羅漢。

如何實修已知的教言量?由見晉法師主講的「道聖諦」,除精闢剖析經文提及中道—八正道的脈絡外,並多方舉證中道—八正道、八正道—四聖諦之間的關係;對於邪見、世間正見、出世間正見的解說鞭辟入裡。法師指出實現八正道須透過四念住的修證,期勉學員在自己的身心實踐八正道,讓佛陀的行道之教在世間存續、生生不息。見寰法師在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裡三轉十二行相中,說明現觀見道如何達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的過程。

第三天清晨,師父們帶著學員們前往阿姆坪沿路綠林賞風,輕步開懷,並在著名的<花開了>風景遊樂區用早齋,兩天來的法喜,輔與大自然的滋潤,讓學員身心更加舒展了。

最後一天,見杰法師總結四聖諦,學員們互相討論此次的學習、反思、將如何運用四聖諦於生活,以及發願回向,並由各組代表於後大堂分享。

監院見竺法師的期勉之後,由見寰法師帶領各組代表,依序宣讀各組的發願回向,串連著一個個的願力,深深撼動在場每一個人。祈願我們都能步佛足跡,落實證得涅槃的方法,擺脫輪迴的束縛,達到究竟的解脫。香光106禪修經論研習營,在禮謝諸佛菩薩及諸多護持因緣下圓滿結營。


———————–
香光禪修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生命教育:小學心智教學》〈深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小學心智教學》〈深耕生命教育〉
◎香光志願服務隊

  心智的培育與發展為佛陀所重視,而戒、定、慧三學是佛陀教導我們的修習方法。修持此三學,一方面可淨化貪欲、瞋恚、怠惰、焦慮、不安、疑惑等煩惱;一方面可培育愛護力、專注力、抉擇力。所以,修習三學的目的在培養慈悲、歡喜、平靜與清明等心智,藉以如實了知宇宙人生的實相而契入真理,使生命臻於和諧。

41book200「心智教學」,是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香光志願服務隊以「戒、定、慧」為教學內涵,且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所擬定的課程,課程名稱為「快樂三部曲」。希望透過佛陀的教誨與修習的方法,培育與開發出四種心智功能――思考(thinking)、感受(feeling)、感官(senses)與直覺(intuition),幫助青少年培養專注力與覺察的智慧,並關懷自己與群體的和諧,活出健康、快樂的人生。

本課程於民國八十八年起,陸續於高雄市光武、愛群等八所國小、慈善會實施,由青少年弘化志工團(民國一O一年高雄市政府認證為香光志願服務隊)的志工老師們,帶領小朋友進行此項教學活動。一O五學年度計有七所小學、五十三個班級參加,每學年共有一千六百名學生參與此項課程。自實施心智教學至今已近十九年,獲得許多師生與家長的熱烈迴響。

本書結集分享,《生命教育:小學心智教學》全書正文共分五大部分:
一、心智教學介紹。
二、心智教學教案設計。
三、心智教學的迴響與心得。
四、心智教學的推廣與運用。
五、播下百年希望的種子。

其中第一、二部分「心智教學介紹、心智教學教案設計」,是從八十八年起至九十五年的教學資料;第三部分「心智教學的迴響與心得」,同樣是從八十八年起至九十五年的迴響紀錄;此三部分的內容曾發表於《香光莊嚴》雜誌第七十九期、八十一期、八十五期。第四部分「心智教學的推廣與運用」,則是八十八年至一O五年間,於研討會中所發表過的論文結集;第五部分「播下百年希望的種子」則是收錄《香光莊嚴》雜誌等出版品有關介紹「心智教學」的小品文。

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因受到種種因緣條件與福報業力的限制,致形成種種不同的生命面貌,以及各種相異的人生際遇。然而,這一切的差異與限制並不妨礙生命的向上、向善,因人人皆具有佛性,而佛陀已為我們指出一條培育與開發心智的道路。這條增益自他生命的道路,也是一條自我覺察清明自性的修行路,值得我們一同學習、探索與實踐。

祈願藉由本書的出版能開啟教育界人士一起來重視「小學生的生命教育與品格教育」,讓我們一起來培育下一代,播下百年希望的種子。41book2-700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佛經裡的「劫」是什麼意思?

【香光答問集】

佛經裡的「劫」是什麼意思?

 「劫」是梵文kalpa的音譯,是古印度用來計算時間單位的通稱。佛門在禮誦經文之前,通常以開經偈為起始:「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其中「百千萬劫」是形容時間悠長,以烘托出佛法殊勝可貴。

 佛經中有大量「劫」字的構詞,如「阿僧祇劫」等,表達「時之極長」的概念,用來說明世界生成與毀滅的週期。《漢語大詞典》中「劫」字有多種不同意義:威脅強迫、強取搶奪、時間詞、盜賊劫匪、災難厄運、圍棋術語(黑白雙方往復提吃對方一子稱之)。亦通「級」:指宮殿或塔的階級,也通「蜐」:指龜足、屬甲殼類動物。

 「劫」字通常借指一切天災人禍等,如「劫數」、「浩劫」、「劫後餘生」等。此可能來自於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後會毀滅一次,然後再重新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一「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時期,叫做「四劫」。到「壞劫」時,器世間壞,有水、火、風三災出現,世界歸於毀壞,稱為大三災。中劫定有刀兵災、疾疫災、饑饉災等三災出現,稱為小三災。八十中劫為一大劫,一大劫即總括成、住、壞、空等四劫,為一期世界的始末。

 在佛經中,「劫」有一字多義的現象,但在佛教未傳入中國之前,「劫」本只有威脅、搶奪之義,漸漸語義的轉變後,從「長時間」而有「大災難」之意。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55期《從語言看佛經》41-1

一場認識肌少症的精彩演講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四場】〔學員心得〕

一場認識肌少症的精彩演講

◎郁風如

  這次彭莉甯主任講題「老化行動力方針──以肌少症為例」,帶給我一個不一樣的視野。平常我們會說「老化」,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或許我們會說:「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知道長者需要預防跌倒,因此需要強化下肢肌力。而這次講座,才知道原來「老化」這件事表現在肌肉系統上,便是「肌少症」。

  彭主任一開始告訴我們,從20歲至70歲之間,大概會有40%的肌肉流失,尤其是65歲之後流失的速度會更快。主任以斷層掃描的圖片讓我們了解,同樣的部位,年輕時肌肉所占的比例表較高,老年時油花分布便會多出許多(原來肌肉的部位被脂肪取代)。當肌肉比例下降時,免疫力也會跟著一起下降,進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課程先介紹了肌少症,以及肌少症帶來的影響,接著彭主任便教大家如何預防或延緩肌少症的發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胺基酸、維他命D還有加上無氧運動。

  主任教著大家正常人及老年人每日所需蛋白質分量的計算方式:
1. 正常人每1公斤體重,每日需攝取1公克的蛋白質。
2. 老人每1公斤體重,每日需攝取1.2公克的蛋白質。

  換句話說,60公斤的正常人,每日需攝取60公克的蛋白質;60公斤的老人每日需攝取72公克的蛋白質。

  主任也讓大家回憶這兩天三餐的內容,來檢視是否攝取了足夠的蛋白質。由於蛋白質主要的來源是來自於動物,彭主任一邊教著大家如何計算食物的分量,一邊以幽默的口吻開玩笑說:「阿彌陀佛,這裡是吃素的地方。」並特別說明素食者可多攝取增加蛋白質的食物。

  關於運動部分,彭主任說明有氧運動可增加心肺功能,但如果想減緩肌肉流失,則需進行無氧運動。市面上常見的彈力帶,或是以600C.C.寶特瓶裝水充當啞鈴都是很好的方式。

  這場演講,讓我對於生理上的「老化」有更多一點的認識,未來在工作上,以及面對即將步入老年的家中長輩,有甚大的幫助。PhotoCap_2-002
PhotoCap_2-001

與生命對話的園藝治療課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四場】〔學員心得〕

與生命對話的園藝治療課
◎郁風如

  「外表蒼勁內在柔軟.永保常青透露芬芳」,這是我在香光山上的樹!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是由黃盛璘講授、帶領的課程。黃老師是一位很有勇氣的人,脫離原來的生活舒適圈,從資深編輯意外踏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因為了解園藝治療一定要選擇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因此決定回到自己成長的土地,持續推廣園藝治療。

  這是我第二次上黃盛璘老師的課。去年老師要我們去選一棵樹,一棵以後來到香光山,就會馬上產生連結的樹;一棵以後和朋友來到香光山,立刻就能和朋友分享「那棵是我的樹」的樹。

  今年的課程分成兩堂課。第一堂課,我們利用彩色筆進行葉脈拓印,拓印在每個人手上小小牛皮紙「寶貝袋」上。每個人進入教室時,都分到了一支彩色筆,如果想讓自己寶貝袋的顏色豐富熱鬧,就必須與人交換顏色。塗在葉子上的顏色如果沒有全乾,新的顏色加上後,就會顯現出豐富多變且彼此融合的色彩。過程中,因為我們不斷地和人交換彩色筆,「誰有綠色」、「我想要用紫色」、「橘色用完可以借我嗎?」的聲音此起彼落,不知不覺中,也與周遭的人作了交流。

  第二堂課,老師要我們在香光山寺境內選一棵樹,好好觀察它、認識它,為這棵樹拓印下樹皮的紋路,用十個形容詞來描述它。這是個獨處,卻又和自然連結的小時光。我毫不猶豫地走向了我那棵澳洲茶樹,抱抱它、摸摸它。這次,我更仔細的走到它身旁,細細觀察。才發現,原來茶樹上分布著小小的蟬蛻,半脫落的樹皮縫中長著小草,這是去年沒有發現的驚喜。原來除了它的芬芳,它開花時的壯麗,也默默地與其他生命共存著。
  老師說,當我們用了形容詞,並將形容詞串成句子,看似在形容植物,實際是在自我對話。原來,我以為混亂的眼前,內心深處,仍存放著那份對自己小小的期許與勇敢。

  很喜歡園藝治療課,一方面是自己本來就喜歡大自然;另一方面,也因為除了聽課外,我們需要實際操作、需要動腦、需要聽聽大自然、聽聽自己的心,和修行很像。對我來說,傾聽自己內心,照見自己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行……
PhotoCap_1-002PhotoCap_1-003PhotoCap_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