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度香光精進禪七 學員心得分享

在醒覺的路上,純粹觀呼吸 

103禪七學員 王○如

    車子停在滿臉綠意,陽光恣意照耀的草地旁,培福學長親切的說 : 「香光山寺到囉」, 我滿心歡喜地,看著這清幽的地方,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聽著鳥兒啾啾聲,想著:「能上山培福與參加禪七活動,真幸福呀!!

山中無歲月,十一天悠然而過,在新的環境中,以開放的心,迎接迎面而來的人事物, 在做中學、學中覺中,有著滿滿的學習與收穫。

【三天的文書培福】                                 

三天的文書培福,跟法師們學習做人之道、念念分明,心想著:「法師們也太厲害了,學員資訊一直變動,活動需要關心的事物這麼多,法師仍條理分明的跟我說明資訊的異動與編排;細心的以學員們的舒適度考量,貼心的安排學員的交通、出坡、禪坐、寮房細則,足~~心」; 與來自各地的培福學長們聊天也很開心,因共同的信仰與信念而相聚,分享著各自的人生經歷,再觀照著自己,需多學習簡單生活,從內觀而非外求的生活,得到快樂。

【八天七夜的精進禪七】

在法師們精心安排的行程中,將禪修理論與實務結合。我在靜中禪修是以安般念,從一數到八,不停數著呼吸,專注在呼吸上,結束時再以慈心觀散播慈心予自己及眾生;動中禪修是在止語中,投注所有注意力在當下所做的單一事情上,純粹體驗吃飯、走路..;遇到瓶頸時,依法師在小參中的教授,做調整,不斷練習與精進,在持戒律的禪修生活中,幸運的離五蓋,在蟲鳴鳥叫的寂靜中,體驗到禪悅。

    禪修是長期而且持續的累積過程,它教導我如何「活在當下,覺知不住」,專注在呼吸上,可讓自己的心清明,有智慧地面對人生所遇到的各種課題,記得所有的快樂或悲傷,都在來臨之後不久就消失;心不隨境轉,心中的寧靜就不會消失;這是條漫漫長路,也是條醒覺的康莊大道。很開心也很幸運,在香光尼僧團法師帶領下,我已經上路囉。

在香光山寺遇見繁花盛開   

103禪七學員  蔡○瑩

遇見繁花盛開的當下,你會是怎樣的心境?輕閉雙眸,用鼻息探尋花草的香氛,再睜開雙眼的剎那,你的心,幸福而寧靜!那樣的境遇就在香光山寺的禪七精進營。

第一次參加禪七,出發前給了自己嚴實的心理建設:「寺院場地應該是儉樸、刻苦的吧!是去修行的,不是享受的喔,所以我要能堪耐各種生活上的不方便,努力用功。」於是乎,我帶著愉快的心朝向香光山寺精進去了!

初入寺院,深刻地被眼前的「靜寂」感動,沒有宏偉的大殿,沒有一般寺院特有的建築裝飾,倒是綠色樹群四處林立,一大片草原,一棟拉近你我距離的三合院,我開始好奇,在此修行的會是怎樣的一群僧眾呢?走入位於三合院左側的弘化堂報到,一連串的探尋在心中漸漸展開⋯⋯。

我們的禪堂位於緣溪軒的四樓,是一棟現代化建築,設備周全,課後可以在樹林經行或在三樓的休憩區舒展,法師及護關的居士們放置了很多飲品及小點餅乾,可謂貼心之至,除了感恩,就是努力在法上用功回報師恩了。

禪七期間,我住在寮1,號稱「菇寮」,推開雙層簡易門,映入眼簾的是雙排對立羅列的大通鋪,心想著:這比在叢林修行還更舒適。安置好行李,就跟著大眾隨法師四處走走認識寺院的環境,接下來宣布止語,正式進入七天的心靈獨處。

法師勉勵大眾,禪修不在禪堂,更大的試煉就在生活當中,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是禪修的助緣。要經常訓練自己,正念在當下,一次只做一件事,並時時檢視身心,覺察覺察⋯⋯如此禪修就會進步。

用功期間,透由一柱香接著一柱香的禪坐,並在三位法師精辟的解說與善巧的引導下,讓我一步一步回到了內在的寬廣世界。禪修的過程,從煩躁到清淨,從清淨到輕安,甚至感到了喜悅,法師鼓勵學子們要將這些過程全部「回饋」到日常生活中。你遇到的所有生活上的境界都是一座一座的禪修,讓生活的歷練都變成你禪修的增上緣,如此,你的精進就不只是七天,而是一段持續的生命歷程。也就是說,觸境生心時,儘量不要讓三毒生起,如若生起,就要運用禪修的方法~覺察,覺察你的身心,讓身心也能從煩躁到清淨,從清淨到覺知,從覺知而發現世界的寬廣,不再侷限於二元對立的邏輯判斷與分別執著,透過禪修,透過覺察,你的世界會逐漸超越現存的概念而生起覺知與喜悅。

法師們的教導讓我學習到正面思考的重要,複製禪修經驗並運用在生活中,讓禪修中輕安的能量協助生活更加有定力;了解到最上等的快樂不來自外在,而是從內在生起的菩提之樂,是行菩薩道自他皆有利的快樂;我將鞭策著自己要持續地在法上精進。

感恩三位法師的引領,讓我內在的繁花正盛開,如何回報這樣的法喜呢?法師們的榜樣值得我去皈依,我很願意繼續跟著香光尼僧團的法師們一起學習並為走向解脫之道而努力,以此願心報答法師們的教授之恩。

安住 常寂   

103禪七學員  莊○琪

第一次到香光山寺,不認識也沒任何期待。可,卻一天比一天歡喜,然後帶著精進的喜悅持續到日常的修習。

第一天,法師先介紹《馬邑大經》,借引佛陀比喻的故事,一匹疾馳的馬,路人問騎士要去哪裡?結果騎士回答「我不知道」…;後又提及魔王不喜歡我們來修習。法師提醒大家,要探詢心中為甚麼要在這裡禪修,更要將禪修期間所遇到的障礙轉化為滋養與超越的功課,循著戒定慧修道地圖,安住在業處上,漸次體驗清淨法味。

接下來半戶外的團體生活,果然見到馬匹橫衝直撞,包括我這批馬,…只是事件的當下想到的是這譬喻,那匹馬如同自我的習氣,而日常生活中「故意」傷害其實不多,反而許多衝突、不愉快或傷害是無心造成的,尤其對我們親近的人,假如我們能從自己內在的本質去改變,不是可以減少許多無謂的不快或衝突甚至傷害?

而回想起來,魔王從一開始就把我導航到高爾夫球場…,中途魔王其實也很努力將我導至錯誤方向,使我百轉千迴才抵香光山,但魔王的插曲終究只成了結營分享時大家哈哈大笑的笑料,為何?

我反思,沒有期待,是因為學的太少,只知輕安。然,聽聞經文、感受法師真心的聆聽與明晰堅定的回答,以及看到法師耐心且慈愛的指導照顧(我們居然連滾輪棒都請託法師…),我才了解「清淨和合住持正法的模範」,就如同《阿彌陀經》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既有緣有幸到此,怎能再只圖輕安?

小參時,法師說這裡是教「止觀」。我想,「止」是正念分別,停止習氣,「觀」則保持醒覺的心,如實觀。一如是觀,發現許多事的發生與反應,並非實相,何需掛心?如雁過秋湖,雁去而湖不留影,而魔王也如風來疏竹,可風止舞竹自停。

我相信這份安住的心,透過修習,可以愈常存在日常生活中,從而改善自己內在的本質。

這次禪七著實令人由衷歡喜與感謝。

慢意人生–2014香光山寺禪七心得

 103禪七學員 陳○如

    學佛有一些時間了,對生命課題有了些比較深刻的認識,儘管如此,卻總納悶著:寧靜祥和,平靜滿足,怎麼沒有如約而至?為什麼生活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緊迫感?總覺得應該做些什麼,再多做些什麼才行?

  拿到學員手冊,第一頁寫著:內寂其心,如實觀察,打定主意:這就是這七天要學的,嘴巴不說話,心裏也不說話,看看會發生什麼?!

  一上座,馬上面臨考驗,嘴巴不說話可以,心裏卻呐喊著:「腳好痛啊!痛!痛!痛!」這怎麼辦得到呢?

  師父說,要學習跟感官保持距離,疼痛來自身心的緊繃,禪修是快樂的事,痛只是痛,只要看著它,然後溫柔地回到業處,自然就會放鬆,並且改變。這麼說,疼痛也是無常的咯,真的嗎?心裏又嘀咕了,事實是,根本聽不懂師父的意思,因為已經跟疼痛奮戰大半年了,疼痛對“我”而言就像山那麼真實。

  連著幾天的緊繃疼痛之後,心裏實在挫折,利用午休在花園漫步,謹守著“嘴巴不說話,心裏也不說話”,只是感知的原則。突然間,所有花草仿佛第一次進入眼界:秋天了,每株枝葉都或多或少有枯葉,時間到了,任務完成了,葉子就回歸大地,成為生命的養分,這不就是真相嗎?!那些無言的植物,無言地說著生命的真相,它該來時來,該走時走,花開花落之間,貢獻了力所能及的美麗與果實,它把根深入地底,然後,終其一生,都無言地伸展、綻放、結果、凋落,每一個變化,都靜謐而緩慢,卻每分每秒都在變化,即使風雨侵擾,也只是抖動幾下,然後就繼續它緩慢但永恆的生老病死。這一幕,我看得呆了。

    回到座上,狂心乍歇!挫折也只是一種感覺而已,這世界多麼美麗,我願意是其中的一部分,僅此一念,把腳想成樹根,身軀想成樹幹枝葉,疼痛想成風雨,然後,就專注業處,這次真的明白什麼叫做”痛只是痛,只要看著它,然後溫柔地回到業處,自然就會放鬆,並且改變”。

    疼痛,那個像山一樣的疼痛真的不見了!

    然後,我開始學會安靜地用慢動作感知,感知周遭,也感知自己的心,當心學會慢下來,靜下來,”我“不見了,只有呼吸,與輕安,也許,偶有飄忽不定的“感覺”,“想”,但它是它,如此而已,終於明白什麼叫做保持距離,原來,看著就可以了,不必跟著;下了座,身心不必說話,自然感受師父在說法,樹木在說法,昆蟲在說法,大寮在說法,菇寮也在說法….。師父說,覺,就是“學”“見”,原來是真的。

  原來,實相,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大道理,就在這一點一滴,一分一秒中,而且就在這個充滿貪嗔癡的身心中。慢下來,仔細看,才發現我們跟每一個微塵一樣,都是這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不斷變化的一部分,因此,所有東西都只有暫時的意義,疼痛是這樣,剛打掃乾淨的廁所是這樣,“我”也是這樣。

    看到了這一點,回頭看看內心,那份說不出來的緊迫感消失了,寧靜祥和、平靜滿足……來了。

禪七齋堂小插曲  

103禪七學員:依善

記得應該是在開營當晚,見寰法師分享了一則小故事,是關於『念』的作用,故事是關於一位法師在齋堂用齋前,做供養時發生的事,此不另贅述。就在聽過法師分享後的一天還是兩天,已不復記憶。就在午齋時間,同樣的故事場景,活生生發生在依善身上。事情的經過及當下的作意是如此發生的:

當午齋快結束只剩兩口飯菜,一隻蒼蠅盤旋於眼前後落腳在桌上(當下剎那閃過了法師說的小故事)在此「同時」自己臉上閃起一抹微笑,心中對著這出現的菩薩默道:你也是需要食物滋養身體的,對吧!你想吃什麼呢?此時他震翅飛到兩片柚子上停下。依善回應:這柚皮苦澀,不好吃吧?!分享你一粒米,一片菜葉好嗎?(當下夾了一粒米及一片菜葉置於桌前一張衛生紙上)在依善動作的同時,他飛離了柚皮,消失於眼前,(心想:這不合胃口嗎?)就在此時牠去而復返,更訝異的是還帶了兩個伴,毫無畏怖的直接降停在米粒及菜葉上。此際,依善又微笑了,而且很快的吞下最後一口飯菜,(默言:好好享用吧!依善要喝湯)於是起身離開。當依善起身盛了湯回來,並坐下喝湯。他們都還在享用著。喝完湯放下碗,依善撥著柚皮,食用果肉。這時其中一隻飛到碗的邊緣吸著碗邊湯汁,而一隻則飛到依善撥開食用後置入碗內的柚皮上(這次是吸吮著果皮內的汁液)。呵….還真是三隻各取所需,依善已用齋完畢,心中又對著他們默言:你們慢慢來,等一下依善會將碗緣洗乾淨的。(就此安於座,靜觀著他們)。差勿多一分鐘吧,三個幾乎同時起身,在眼前盤旋三圈,然後往同方向離開。

在齋後洗碗時,心中的反思:

自己驚訝於心念的剎那生及變化!憶起法師的故事,自己當下臉露微笑,開始與來訪的眾生對話,這三個心念幾乎是同時生起的。在收攝的身心環境下,自己是可以區分心的剎那活動。

以前自己的習慣,會揮揮手請牠離開,但這回法師的故事卻讓依善在那剎那瞬間,有了相異的反應。心中想著:對啊!!自己用齋前所做的供養,不是憶念著供養一切眾生嗎?那以前自己為何會揮手驅趕呢?以前自己在做的供養都做假的?!一念生萬法,法師故事中所開示:念的力量。真的是個不可思憶的親身體證。

感謝三位菩薩的示現,讓依善看到了自己。

湖光皎潔 微風徐徐   

103禪七學員:方○媖

樹林、空氣清新、湖面微風、熱愛呼吸、空靈、焦點、聚焦、不住、能量、堪忍、身心和諧、心光、光芒遍照…

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禪七,去年在嘉義香光寺,因第一次參加禪七,希望透過佛的加持可以有收獲,那裡佛光普照,除了觀呼吸外,透過佛隨念及慈心禪的幫助,感覺非常法喜、輕安及變化萬千,讓我非常喜歡禪七。

期待已久,此次來到桃園大溪香光山寺,樹林環繞及空氣清新,我發現我開始真心的喜歡呼吸,而我的禪堂座位就在第一排中央,我長的高及右肩附近練功正在疏通該筋絡及發出聲音,但卻讓我想到焦點這用功的重點,並隨遇而安,在小參時,師父總會一再提醒我要回到專注呼吸及觀整個呼吸,於是我試著身體更放鬆及聚焦在所緣(呼吸)上,我如同坐在湖前,呼吸如同微風般的一進一出,感覺非常安定及舒暢。

舒服的吹了幾天的微風,第2天的腿痛也不見了,無常的身心變化也越來越安定,第5天在鼻前的光明越來越清楚,我覺察到自己身體在早上狀況佳而午後會下降,在更瞭解自己及身心互為影響的情形下,我調整我用功的鬆及緊的時段,我的定力及能量也增加,於是我感覺好光明,此光明遍照全身,禪七圓滿日在師父的帶領下,以慈心禪將此光明能量送給所有眾生,好是歡喜…..

註:禪定~心等持、清淨、皎潔、無穢、無垢、柔軟、堪忍而確定不動(馬邑大經)

隨喜禪坐   

103禪七學員 王○城

有幸能參加隨喜香光禪七,參加的兩三天裏,最喜歡打坐的時段,雖然或有腿痛,但是基本上打坐完畢心境是安詳愉悅的。

喜歡安般念,感謝 香光師父講授安般念,佛隨念等方法,例如以安般念為主,佛隨念為輔等技巧,小參時段,法師也多所指點,受益良多。講經時段,法師解釋修行次第,讓人深感佛法偉大。

感謝諸多師兄師姐齊聚一堂,眾人一心打坐,氛圍殊勝。早午餐豐富,菜色變化,很好吃。男眾活動區的頂樓環境很棒,視野開闊,心曠神怡。

如果有何建議,那我有點偏見,就是早餐時段和晚餐時段,有點緊湊,早餐時段進行打掃,緊接著打坐,時間有點趕,晚餐時段,洗澡完畢,緊接著打坐,時間也有點趕,如果能將兩個時段的時間稍加延長,例如一刻鐘,而將午餐時段稍微縮短,那就完美了。

總之,感謝諸位香光師父,香光環境,諸多廚房人員,燒熱水的阿桑,敲鐘的義工等,還有眾多同修,祝福大家了,阿彌陀佛。

下次禪七見   

103禪七學員 韓○賢

結營的前一天,法師開示禪七之後,當如何居家用功,內容實用並重要,特記錄下來與大眾分享與共勉,讓此次禪七的精進熱力能不斷地持續。

【何必擔心?因緣觀】

法師借學員在兩天前,就開始遞紙條,掛心自己回家交通問題一事,開示指出:在禪修營該專心用功,時時保持正念。進一步指出,凡事此次無因緣,靜待下回因緣,若終無因緣,就該學會『放下』。

【不退轉心(金剛心)】

 法師以結營返家後與親友間,關於禪修成效的對談,開示如何培育心的不退轉。法師建議大家,實際的分享經驗,而非一味的謙遜或避談,例如回答:沒有啦!也沒什麼!如此時間一久,關於禪修的進展,自己的心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法師還提到,回家後心的退轉速度。是由100降為0,或者降為95方式的遞減。對此法師提出了建議大家護持精進心不退轉的方式:正式、非正式用功。

正式:做禪修定課(包括地點及時間安排,所修業處的選擇,諸問題都有法師都有精闢的開示)。

非正式:生活中的正念,讓自己不忙、不盲、不亂。(法師舉日常無法避免的社交應酬餐敘,建議如何正念進食)。

正式+非正式:兩者配合,則精進心不易退轉。

最後,法師以兩則故事,總結關於不退轉心的培養:一是齊桓公與輪扁關於讀書與製車輪:說明經驗累積與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是白居易與鳥巢禪師的公案:居易問佛法大意,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居易笑稱「三歲孩童皆懂」,禪師言「三歲小兒雖曉得,百歲老翁行不得!」。法師勸勉大家聞、思、修並行不偏廢。而且修行不只在禪堂。

另記:關於此禪門公案,後來白居易經由鳥巢禪師指導禪修,造詣勇猛精進,受教期間曾寫 下一首境界頗高的般若詩: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何如更求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記憶按鈕】

安裝身心的記憶按鈕,留下路徑,複製平靜、輕安、法喜等正面訊息,便於自己日後能逢境啟動。

【關於禪相】

對於禪修中的禪相,應有正確的觀念。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禪修中的禪相,並非要我們執著於『相』,這只是借假修真,終究必捨(靜定並非枯木寒蟬)。

禪修同好們,下次見!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