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7)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7)
◎釋見杰

[悅讀筆記]
放下了「大大的自我」,一定是清涼的。

本篇討論積集門中積集資糧的第三項:除熱惱。
在釋文中提及需「善除其二見」才能達到效果。
善除其二見 → 除熱惱:去除「令他識見」與「自高見」,則能去除焦心熱惱。
(一)令他識見:欲令他人得知我是具德之人
(二)自高見:自欲高舉,名自 高見。

進一步探究釋文解釋所要去除「令他識見」與「自高見」的二見,其實是身見或稱我見的一部份。
身見、我見,是認為有一個恆常、獨一、可作主的、可宰配的「我」是真實存在的,在此基礎下,我們不知不覺地發展為各種個別差異的「自我」牢不可破。
檢視發展中的青少年,正是處在自我概念的發展階段,我們常見其容不下批評,也很容易將行為指正混淆,當成是在批評他個人;所以,與青少年相處,或是與心理年齡還停留在青少年階段的成人共處,務必多鼓勵、肯定、少批評,這樣對其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高自尊會有幫助。

然而,有些人,卻在發展的過程裡,花去很多的心思引人注目,藉此提升自我價值感;或有形成過度需求被看見、被肯定才能建立自我價值;或是不斷地向高位戮力以赴,追尋成就、證明自己,想要獲得掌聲與稱許,永遠高人一等,便無止境地去攫獲自己所要的滿足。如此之人,從年輕的年老,終其一生不曾停歇,何其辛苦,但卻又往往當局者迷,迷失於外在的光鮮亮麗、迷失在到手的名聲、地位、權勢裡。

此便是「令他識見」與「自高見」的人部分的寫照,為使他人認可自己、要以自我為中心或不容許自己不好,故而奮力追求成就高位,導致存在於焦躁熱惱的生命處境。

另外一個檢視身見的角度是,在人我中起「慢心」,準確地說則是「貪慢心」生起,或因個人性格或因情境挑起,引動了內在「渴愛自我」的「貪慢心」生起。在比較裡造作不善行,我們很難輕安度日,紛紛擾擾極不平靜。此慢心可略舉七類如下:
1.慢:在劣勢裡自認己勝;在平分秋色裡認為自己不比對方差。
2.過慢:在平分秋色裡認為自己優勝;或在他人優勝於自己時,自認為平分秋色。
3.慢過慢:他人優勝於自己時,卻還認為自己優勝。
4.我慢:於五取蘊的身心裡,認為有我、我所,可供主宰支配。
5.增上慢:未證得止觀勝境或果位,卻自認為已證得止觀勝境或果位。
6.卑慢:他人優勝於自己很多,卻自認為自己只是略差一點點而已。
7.邪慢:在沒有功德的事項上卻認為自己有功德。如:外教徒聖戰之說。

上述慢心,無非是貪求光環在自己身上,轉而自我防衛。
檢視生活中,當「自我」被啟動,與人意見僵持不下,便是熱惱生起之時。修行生活裡最不堪的是:遇到「大大的自我」的法師、遇到「大大的自我」的「大」居士、「大」護法時,還糊糊塗塗地以「大大的自我」的自己去碰撞、自討苦吃,一身疲憊。
所以,論文說放下了「大大的自我」,一定是清涼的。
禪修,會延長這份放下的能力,直到足夠斷除身見之時,便能一路向上。
(待續)7
香光禪林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6)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6)
◎釋見杰

〔悅讀筆記〕
華麗美蛇爬行過信仰的心海
就書寫進度而言,閱讀論文後,這次該繼續寫下有關積集資糧的內容。但由於傍晚的小插曲,於是決定繼積集資糧的第一種植善根之後,此次僅聚焦在第二項「樂聽法->無疑」來書寫。
今日(5/24)在佛學院的授課,是本學期最後一堂課,明早將返回大溪了,所以傍晚時分,帶著七、八本書去佛學院的圖書館歸還,又換出四本精裝。沉甸甸的書捧在手上,重心時不時地需調整一下,注意著身體的平衡與步伐。正當走回學院區階梯前,大雄寶殿東序轉角,眼角忽見一條…華麗的、雄健的……大蛇,多大?二公尺長。

小小驚楞、倒吸口氣後,喊出:哇!好長一條蛇呀!再定睛看一會兒,怕驚擾牠,也走不過去,所以還算鎮定地轉身往後走繞行,繞到西序,再往前轉彎繞回東序來,小心翼翼更靠近蛇的位置探查,看來還溫馴,美麗、優雅。遇到路過的法師,開始分工起來,一去連絡消防局抓蛇,其餘在一旁守著知蛇動向,等候著消防局派員捕蛇至動物保育中心。

我們除了守著,也開始輕聲軟語向蛇表達友善,告訴牠不要害怕,我們不會傷害牠,也送慈心給牠,愈來愈多的學僧圍攏過來,此起彼落的誘導著:或為其三皈依、或又有擔心牠亂跑,請牠乖乖等候在原地喔!由於不會分辨毒蛇、非毒蛇,大家也猜測著到底是甚麼蛇呢?「喔!花紋很漂亮,是龜殼花!」「不!不!頭好像圓的,不是毒蛇。」「會不會是錦蛇?錦蛇花紋也很漂亮……」

這華美的蛇,偶而抬頭定定的張望著我們,似乎警戒著、也聽取著我們對牠說話,但是牠也似乎忐忑地想找條退路,卻不知該往何處去,隨意地朝四周方向試探爬行,試了幾次,牠便決意爬下樓梯,在大家驚呼別亂跑又必需讓路下,竄入桂花叢後的斜坡道底下安身。
消防人員終於來了,瞧一會兒後,便說:是黑眉錦蛇,沒有毒啦!牠本來就該在戶外爬行!我們不能抓牠。所以,他們就走了。

望著花叢後的蛇,遲遲不出來,大家又誘導一番不見奏效,也就各自散去。
這是我親眼見過最華麗的蛇了,過程中,也看到法師們無嗔、無害的美心。

回到《六門教授習定論》裡,
無著菩薩提示:積集資糧的第二項「無疑」要需樂聽法。
世親菩薩解釋:云何無疑?謂樂聽法故。由知法故,已生、未生所有疑惑,悉能除滅。
此處知法,是透過好樂聽聞佛法來累積、建立起佛法知見,具正知的智慧,在行住坐臥裡作為先驅與前導,而能實踐《大念住經》提及的有益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知和不癡正知。

傍晚的插曲,猶若華麗美蛇爬行過信仰心海,我們知道該怎麼自處與面對:帶著對佛法的理解與信心,相信眾生有佛性,讓我們毫無遲疑地確定以友善、慈心相待,也沒有人質疑、擔心在實踐我們所信仰的佛法,會因此被攻擊、傷害。也相信佛法所教示:在慈心中,我們不造作惡行,將使自他輾轉增上。

生活中有著太多的處境,考驗著我們對佛法的信心與實踐的智慧,唯有不斷、不斷地聽聞佛法建立知見,在行持及服務眾人之事項上,領會與實踐,才能到達究竟苦邊。就像佛學院學僧們,在今日聽到期末報告的公布時,無不哀嘆著,但我們都了然,修學的辛苦,都是為了將學習的根紮得更深,學習者辛苦,授課者也不輕鬆,若無佛陀以三大阿僧祇劫因地修行至成佛,又諄諄教誨,我們該如何學習佛法呢?思及此,怎不好自珍惜值遇佛法修學的機會?

無論是閱讀、聽課、討論法義、運用圖書館藏書自修、如理思惟,都可以是樂聽法的方式。
(待續)
6香光禪林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5)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5)
◎釋見杰

[悅讀筆記]
今日農曆四月十六,大姊僧團結夏安居始。
結夏儀軌後,香光尼眾佛學院的學僧們,下午隨即繼續進修佛隨念的密集禪修,正符合《六門教授習定論》所述及「種植善根」的實踐。

在儲備禪修資糧中,首先應備的是「種植善根」,指的便是透過受持正法,令信等善法增長。
此中信等善法,正是: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一、信根:信的特性是對當信之事有信心。禪修中,指我們以信心專注所緣,不會疑惑,不丟失所緣,心越來越穩定。堅定的信心是我們樂於追求善法的原動力,對修行止禪、觀禪非常重要。
二、精進根:其特性是努力、奮鬥,激起力量。修行的過程一定要有精進,才能不怠惰、不放棄。精進根生起的近因是悚懼或逼迫感,思惟八種法讓我們生起精進心:生、老、病、死、墮惡過去、現在、未來的苦;為了避免繼續受苦,修行者會熱誠精進修行。
三、念根:念根的特相是對目標念念分明而不流失。透過念根,心不會離開所緣,會不斷專注在所緣,不會放逸。「定」和「慧」會自然出現,能成就我們的修行。
四、定根:定根的特性是不分心、不放逸、不散亂的繫心於所緣,將心聚焦於一個目標上,以達到心的穩定與平靜。心有定,才能達到心清淨。
五、慧根:慧根的特性是透徹地如實了知究竟法。慧根是正知,從止禪實修來說,則是對業處的修習方法步驟、禪修的現況與進展、正道與非正道現象,都能清楚了解與正確的抉擇。

受持正法,五根輾轉增上
根,有「能生」、「增上」之義,五根,能生一切善法。縱貫序列具輾轉增上的意義。即:透過受持正法,首先啟動信根,故而才能增長精進根;由有精進根的支持,念根得以深固守護,念根不失則能促使定根成就,進而開展慧根。

開展五根,達到平衡極致

禪修者不僅輾轉增長五根,在五根強大有力之時,還需達到五根平衡——令念根強固、守護不失,支持著信根與慧根平衡,定根與精進根平衡,以此促進止禪、觀禪得以成就。
此便是何以《六門教授習定論》提及儲備資糧時,首要「種植善根」的意義。
禪修營實是5月9日便開始了,要到14日才結營,此次在帶領佛學院密集禪修,我們並不只是帶領學僧練習,也採取工作坊的方式,令學僧整理、報告、實際演練也上台練習帶領並修正,使其知道練習的方法、體驗佛隨念的禪修,也學習帶領他人禪修。
此是受持正法、是種植善根,期這些新學的尼僧伽,來日皆為法門龍象。
(待續)
香光禪林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4)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4)
◎釋見杰

[悅讀筆記]
—————————————————
若要去到我們心中那座美麗的涅槃城,
那麼,就請帶上足夠的裝備安然前進。

—————————————————

《雜阿含》第271經中,佛陀曾以指路人的譬喻,說明了智者所指之路,將把人們帶往八正道的途徑上,避開猶如坑澗、渠流的瞋恚、覆障、憂悲,也繞過叢林般的五欲,如是捨棄邪道,一路前行,直向美麗的涅槃城。
同樣地,生活經驗中,當我們有想去的目的地時,我們也許透過查找地圖或求助他人,弄清楚前往目的地的正確路徑;內心如有想要完成與實現的理想時,便要規畫短期、中期與長期的踐行策略,如果所作所為皆能以達成目標為考量,那麼,邁開的每一個步伐,都將可以向目的地更靠近一步。
然而,儘管上述《雜阿含經》裡,佛陀指引了我們通往涅槃城的正確途徑;經驗值中,我們也知道確立方向、做好規劃,有助於達成目標,但是,如果一個旅人,失卻支持他的飲水與食物,他將沒有足夠的體力、精神、意志,繼續前進到達目的地。因此,在修行的旅程中,我們對於修行資糧的儲備,攸關著生死大事,實著不容輕忽、不可小覷!
檢視《六門教授習定論》的頌文結構,無著菩薩在在第一意樂門確立求解脫者的動機與意志後,接下來的頌文,頌6-7探討依處門,正是說明所需要積集的修行資糧,求脫者所不可少的裝備。

[無著頌文、世親釋文]
頌曰
[頌6]。種植諸善根。無疑除熱惱。於法流清淨。是名為積集
[頌7]。能持樂聽法。善除其二見。但聞心喜足。是四事應知
釋曰:此之二頌釋積集義。
如經中說,此人先應修習多聞,復聽正法。諸見熱惱已正蠲除,心之蓋纏能正降伏。依此文義故說初頌。
云何積集所有善根?謂能持正法故,以此為先,令其信等善法增故。
云何無疑? 謂樂聽法故,由知法故,已生、未生所有疑惑悉能除滅。
云何除熱惱? 謂除二見故。
二見云何? 一者欲令他識知見;二者自起高舉見。謂作是念,如何令他得知我是具德之人,是則名為令他識見;依此見故自欲高舉,名自高見。此二能令心焦熱故,名為熱惱。
云何法流清淨?謂能除遣但聞法時心生喜足故。
上之除字流入於此。於法流清淨者:謂聽法時心無散亂相續而流。心清淨故蓋纏止息。若聽法無厭,更能進思勤修不息,方得名為法流清淨。當知此據聞思修位。

[悅讀筆記]
雖然短短二頌,卻清楚明示禪修者在聞思修中必備的四資糧。以下先將釋文解析、語意貫聯,即可明白。
一、釋文解析
根據世親釋文所述,頌6、頌7上下文次第對應,用以闡明聞思修位。
(一)能持 → 種植諸善根:透過受持正法,促使信、進、念、定、慧等善法增長
(二)樂聽法 → 無疑:好樂聽聞佛法,明了諸法,已生、未生的疑惑都能除滅。
(三)善除其二見 → 除熱惱:去除令他識見、自高見,則能去除焦心熱惱
1.令他識見:欲令他人得知我是具德之人
2.自高見:自欲高舉,名自高見。
(四)但聞心喜足 → 於法流清淨:聞法時心生喜足,心識流得以相續無散亂,
暫伏諸蓋,不僅聽法無厭,更能進思勤修不息。
二、釋文語意貫聯
透過反覆多聞正法,促使信、進、念、定、慧等善根增長,了知諸法,則已生、未生所有疑惑皆能除滅,也去除了為使他人認可自己是具德之人而奮力追求成就高位所致的焦躁熱惱,因諸蓋暫伏無散亂,不僅聽法無厭,更能進思勤修不息,如此是為積集四事。
小結:綜合所述,禪修心旅四資糧:
(一)受持正法,善根增長
(二)多聞薰習,於法無疑
(三)去除身見,心平無惱
(四)降伏諸蓋,令心清淨

不論您心中美麗的涅槃城,是佛果的涅槃或是阿羅漢聖者的涅槃,您都要帶上必要的裝備——禪修心旅四資糧。
下一次,我們再在此四資糧中,繼續深入探索。
(待續)
香光禪林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那先比丘經》釋5──業力論

《那先比丘經》釋5──業力論
◎釋悟因

2-21-300彌蘭陀王問那先比丘:世間發生火災時,大火會在很短的時間,把人和房子燒毀殆盡,然而,眾生墮落到地獄,遭受地獄大火的燒烤,卻還能活過數千萬歲,這怎麼可能?地獄的大火比人間的大火炙熱好幾倍,怎麼可能墮在地獄的人會燒不死?因此彌蘭王說,關於地獄的說法令人無法相信。

彌蘭陀王心思縝密,他審慎思考地獄的觀念,向那先比丘提出這樣的質疑。

那先比丘就舉例子說明。那先問王:大王!您有沒有聽聞過有些動物以沙石為食?

王說:聽過呀。

有些動物,如大蟒、蛟龍、鱷魚,它們是肉食性動物,但確實也吃沙石。

於是那先問王:這些沙石在這些肉食性動物的肚子裡可以消化嗎?

彌蘭陀王回答:可以呀!

大蟒、蛟龍、鱷魚為什麼要吃沙石?因為沙石可以幫助磨碎食物、消化食物。

但是,如果鱷魚媽媽懷了孩子,孩子在體內會不會被消化掉呢?

彌蘭陀王回答:不會。

那先比丘問王:為什麼不會呢?

彌蘭陀王回答:「獨相祿故。」相祿,指福份。獨相祿,各有各的福份。或說,各有各的業緣。

按照現代生物學的理論,消化系統是在食道、胃、腸,大蟒、蛟龍、鱷魚吃下的石頭,經由食物攪動,逐漸被磨平、磨碎、最後被消化。而媽媽懷孕,孩子生長的地方是媽媽的子宮,子宮是孕育孩子,而不是像腸胃是用來食物消化。彼此的因緣不同,造就的結果就不同。

那先引用很多例子,大致是說明不同「業道」,有不同的因緣果報。

最後,那先引導國王回到地獄大火的問題。

那先比丘說,地獄的人也是這樣,他出生在不同的世界,在他的過惡沒有消盡之前,他就在那世界待著──由於招感相應的條件,繼續受到地獄之火燒灼,直到他的過惡消盡,才從地獄的世界得到解脫。

佛教的「業說」,是「緣起業力說」,講究業因、業緣、業果,而不僅止於自業自受的「業報」說。

兒童讀經班── 香光小學堂上課了

兒童讀經班──香光小學堂上課了
◎紫竹林精舍 報導

 紫竹林精舍兒童讀經班香光小學堂106.6.10是兒童讀經班學期末最後一堂課,法師及志工老師總會設計一系列闖關遊戲,讓孩子在快樂的遊戲中自然展現其學習成果。法師、孩子、老師、家長玩在一起的模樣,儼然就像一場歡樂的期末派對,也為孩子迎接歡樂的暑假到來。

 小學堂今年加入了烏克麗麗的音樂演奏,以輕快節奏的琴聲正式揭開香光小學堂活動序幕。接著由監院 自晟法師為小菩薩們來場法的饗宴,與小菩薩們的逗趣互動,完全展露出法師的機智及孩子們的自然純真。接下來的小組出任務及支援前線遊戲,引導孩子們以協同作業的方式完成設定任務,讓孩子體驗團隊合作的氛圍。活動最後也針對學期中努力讀經的小菩薩們頒發各種獎項及獎品以玆獎勵,期勉小菩薩們持續用功精進,並以最後的大合照,為本學期兒童讀經班劃下完美的句點。ziz-a-
——————–
紫竹林精舍106學年度 兒童讀經班招生中…..
帶讀對象:106年9月升讀幼稚園大班 至 升讀國小三年級兒童。
開辦班級:兩班,每班 40 人,歡迎親子共讀。
上課時間:每周六上午 9:30 ~ 11:00,為期一年,分三學期。 (106/8/5~107/6)
上課地點:紫竹林精舍 (高雄縣鳳山市漢慶街60號)
電話: (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紫竹林精舍2017.6.10兒童讀經班圓滿課程~香光小學堂_阿公阿嬤烏克麗麗演奏讀經班班歌同樂
「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皆已成佛道。」
高雄紫竹林精舍於106年三月,與台灣全人關懷照護服務協會―高雄市烏克麗麗教學志工隊合辦「香光終身學習系列 烏克麗麗」。烏克麗麗易學好上手,便於攜帶且音色優美,學員以長者優先,經過三個月的練習,今日首度演出,彈奏出生命的香與光。

106年度佛學研讀班開學典禮──看見用心與智慧

106年度佛學研讀班開學典禮──看見用心與智慧
◎紫竹林精舍 報導

 六月的臺灣進入雨季,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仲夏的天氣不是炎熱酷暑,就是大雨磅礡,外在環境的天候如此,內在人心的動盪亦然。面對變動的環境、起伏的人生,每個人都在找尋安心之道。

 紫竹林精舍開辦佛學研讀班已經三十三年,六月十日晚上與六月十一日早上,分別舉辦中、高級班與初級班的開學典禮,以歡迎前來就讀的學員,學習以佛法美化人生的課程內容。

 典禮中,用戲劇〈新棄老國〉,啟發學員反思「身會老,心不老」;用舞蹈〈自如〉,讓學員感受「身心柔軟是學佛的意趣」。創辦人悟因法師以幽默、風趣的智慧引領學員體會「發心如初,成佛有餘」,並和大家打勾勾、蓋印章,勉勵學員珍惜修學、努力全勤。

 學員感動於整個會場感覺輕鬆但井然有序、典禮內容也有寓教於樂的功效,期待開學後可以薰聞更多法香、點亮生命的香與光。

 請大家把握報名機會,至6/15(四)。ziz-new-001ziz-new-002ziz-new-003ziz-new-004
—————————-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參訪香光尼眾佛學院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參訪香光尼眾佛學院
◎香光尼眾佛學院 報導

2017年6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在該會副會長宗性大和尚帶領下,蒞臨香光尼眾佛學院參訪交流。該團係由大陸11所院校,約30人所組成,本院以近四十年致力於僧伽教育的辦學理念與教學經驗報告分享並互動交流。

首先,由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長老尼分享「尼僧伽教育理念」,院長開場溯源感恩大陸來台的白聖長老和印順導師等諸位長老的啟蒙,成就台灣佛教僧才。接著,刻畫自己是以「圓頂方袍僧相現」和「僧伽師範教育」的意象,來從事宗教師培育工作。雖然,我們以漢傳為主,但內涵上效法佛陀開放且多元的原則,因此是南傳、藏傳和漢傳兼容並蓄的。最後,期勉大家效法阿育王以國威之力,讓佛法走向世界,淨化世間並為人類帶來和平。接著,教務長見融法師整體簡介香光尼眾佛學院,說明佛學院的創校沿革、辦學宗旨、教學目標、教育特色、課程規劃、教學設計、師資、學生、設備等。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監院自晟法師,報告佛學院的專業核心課程「佛教實踐」,包含律儀、修持、弘護實習的教學設計,以實現辦學悲願:「以清淨僧相,利樂世人,佛陀的智慧與慈悲,常存人間。」學院教育是「依律住」融合寺院教育,「貫徹菩提心」的終身學習,在人間實踐佛教。「佛教理論」則以本院唯識專題課程為例,由授課法師見晉法師從自編教材中舉例實際教案,分享唯識學教學設計,藉由數位教材,讓學僧體會唯識理論。最後,由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介紹圖書館的過去使用與現在功能演變,以及圖書館跟科技的連結,提供從事僧伽教育者,如何運用圖書館資源,以加強教育實質功能。

以上報告分享後,現場開放問答交流,在座來賓踴躍提問,對於學生行門規劃,包括禪修、關房禁足與生活管理,師生的溝通、師資培訓,乃至碰到困頓如何堅持走下去等課題,進行雙方交流。現場提問有欲罷不能之勢,但礙於時間關係,也只能等待下次因緣聚會。

團長宗性大和尚致詞指出,香光尼眾佛學院的辦學重在培養宗教師情懷,包含奉獻精神、恢弘器識及弘法知能。他個人深表認同,因為學佛不只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願意在當代佛教中承擔住持正法的使命。對於學院的師資,能夠不斷接受現代新知,挑戰自我,亦深表肯定與讚賞。並且讚嘆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所創發的「佛教圖書分類法」是佛教學界中的翹楚,已成為大陸現代佛教圖書分類的主要參考。

此次的交流,除了學院師資分享辦學經驗外,透過交流前的準備,也讓學僧們複習佛門禮儀及待客之道,並親見中國佛教諸山長老、大德的氣度風範,開展國際視野,見識兩岸佛學院僧伽教育的異同,實可謂兩相助益,互惠良多。106_0602PhotoCap_002PhotoCap_003PhotoCap_004PhotoCap_005PhotoCap_006PhotoCap_007
———————–
香光尼眾佛學院
604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話:886-5-2540359
傳真:886-5-2543213
http://hkbi.gaya.org.tw/

如何利用現代的科技來學佛?

香光講堂【香光答問集】

如何利用現代的科技來學佛?

mag107由於網路的興起,改變現代人取用資訊的方式。網路有如人類的大知識庫、數位圖書館。不受時空限制、不分老少,皆可透過此載體,完成自我學習。網路上也建置不少佛教數位資源,有心想學佛者,都可藉此媒介學習佛法。

隨著資訊科技進步,現代人運用3C產品來弘法或學佛,已相當便利。各類推陳出新、輕便好用的科技產品,已成為現代人獲取網路新知或閱讀電子書的重要方式,透過這些載體,非常方便即可獲取網路資源。如youtube等網上數位影音網站、可供下載的各類學佛APP,與佛教相關的影音資料,提供線上聽經聞法、自我學習,學佛管道相當多元。

在硬體方面,如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小筆電、GPS衛星導航、平板電腦等等。軟體方面:如部落格、facebook臉書、噗浪、LINE等等,各有其發展的功能與特色。

要注意的是,個人使用這些軟硬體的原則是:凡能幫助佛法弘揚及學習的工具,我都樂於使用它;並將它整合為一,方便資訊的管理。另外,也要自我警惕:因為這些軟硬體,是佛法弘揚的「工具」,更要「離相」使用。不可因為「它」的出現,讓自己沉迷,產生更多執著,而荒廢道業。如果善加利用,藉由「三法印」檢視網路上所傳播的文字、影音等資料,是否符合「無常、無我、清淨法」,則不會迷失在資訊科技的洪流中,而能相得益彰廣學佛法,行利益眾生之事。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07期《全新的開始:生命的禮物(一)》<利用現代科技學佛>

【精緻蔬食diy】盒包旦

【精緻蔬食diy】 盒包旦
◎食譜:蔡苓集/拍攝:陳惠玲

【食材】
黃豆皮 10張
豆包泥 600公克
南瓜 200公克
鹽 半大匙
糖 2小匙
胡椒粉 少許

【作法】
1、豆包泥加鹽、糖、胡椒粉調味,依個人口味酌量增減拌勻。
2、南瓜去皮切小薄片(代替蛋黃)。
3、將黃豆皮一張剪成8小張。
4、將一張黃豆皮,上面放一大匙的豆包泥;豆包泥上放一小片南瓜,再用另一張黃豆皮蓋在上面,然後將它壓薄。(參考圖片)
6、平底鍋放少許油,開火後放入,煎至二面熟後起鍋,即為一道美味又賞心悅目的佳餚。
備註:可以一次做多量,用單張塑膠袋層隔,冷凍。使用時,建議用不沾鍋少油小火煎。

◎ 便當菜單搭配:
盒包旦
宮保花生麵腸
馬鈴薯球
絲瓜
味噌苦瓜
青菜
veg37veg37-1